陆家嘴与自贸区探索搭建"联动链条" 释放制度红利
一边是陆家嘴的“决策大脑”,一边是自贸区的“创新心脏”,两相搭配,一根“联动发展”的链条正悄然运转起来,释放出更大的制度红利。
与自贸区“亲密接触”
泛亚班拿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费瑞告诉记者,“早在自贸区成立前,我们就已经在所在地注册了一家公司,主要用于开展保税区仓储业务。如今,借助自贸区制度创新,马上就可以享受跨境业务的便利。”
事实上,正是得益于自贸区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制度创新,公司与欧洲一家客户已在研究通过香港方面的境外人民币账户开展跨境结算。最近一段时间,泛亚班拿中国区财务总监陈平平还在和不少银行沟通,准备为公司搭建一个“美元现金池”。由于自贸区内试点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允许跨国公司同时或单独开立国内、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集中管理境内外成员企业外汇资金,开展资金集中收付汇,而国内、国际账户内还可以在一定额度内互联互通,便利跨国公司融通资金。“如果能嫁接上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可以在财务上为企业节省不少成本。”她说。
在金融城,已经有不少企业和泛亚班拿一样“先知先动”,与自贸区“亲密接触”。即便是业务暂无关联的,也在时刻留意着自贸区的“一举一动”。大中华区总部注册在陆家嘴的另一家跨国公司必维国际检验集团,2001年即落户位于浦东大道的船舶大厦。作为国际三大检测机构之一,“必维”在中国一方面是帮助国内企业做第三方检验、认证,包括产品出口认证;另一方面是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降低资产风险。
“目前我们的整体业务增长非常迅速,正全力投入大型国际主题乐园度假区的工程管理服务中。”公司大中华区市场与销售总监李文江告诉记者,身在陆家嘴,“必维”对于自贸区的建设相当关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其实是列在‘负面清单’之内的,我们预期未来会有一个逐步的开放过程,正在不断留意最新动向。”
探索搭建“联动链条”
截至今年6月底,陆家嘴已累计引进300多家具有总部特征的功能性机构,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86家、投资性公司39家、管理性公司47家。从1.7平方公里的陆家嘴中心区域出发,沿世纪大道一路向东至花木行政文化区,一条“金融和总部的黄金走廊”逐步成形。当越来越多全球总部汇聚于此,与自贸区联动发展,将成为未来陆家嘴发挥全球资源配置作用的一条新路径,或许也是必然选择。
据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透露,目前陆家嘴区域内在建的商办楼宇还有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世纪大都会等27项,地上建筑面积约265万平方米。这些楼宇大多分布在世纪大道两侧,以吸收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和国内大企业总部入驻为主。建成后,世纪大道将进一步承载陆家嘴集聚金融机构和总部的主要功能。
如何让陆家嘴与自贸区之间这根刚刚开始转动起来的“联动链条”更好地发挥作用?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浦东将加强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和战略性规划,充分发挥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构建更加适合总部经济运营的经济生态系统,提升总部经济的能级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浦东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心环节。
在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看来,自贸区是开放型经济的改革试验田,浦东深化改革,首要的就是对接自贸区。要抓住自贸区改革的机遇,其中一方面就是加强研究试验区内、外业务如何互相促进,比如:自贸区打造跨境资本流动中心,会带动区外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等等。
未来,当“联动链条”真正高效运转起来的时候,它所释放的“能量”和带动的发展无疑将是“乘数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