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2015诺贝尔文学奖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015年10月8日下午1点(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瑞典学院将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评委会授奖词称:“因为她丰富多元的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丰碑。”
身份女记者,曾多次获奖
现年67岁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乌克兰,长于白俄罗斯。从学校毕业后,阿列克谢耶维奇便开始了记者生涯,先后在当地的几家报纸和杂志社工作。她推崇“文献文学”,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在中国出版的著作有《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锌皮娃娃兵》。本月,她的另外两部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我还是想你,妈妈》将由北京磨铁图书公司出版。
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曾多次获奖,包括1998年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9年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2006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13年德国出版商与书商协会和平奖等,去年,她还获颁法国艺术和文学骑士勋章。
德国出版商与书商协会为其授奖时曾称:“她自己创造了一个将在全世界得到回响的文学门类,必将掀起证人与证词涌现的浪潮。”瑞典资深专栏作家梅·斯文森也曾公开表示:“她早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她的关注焦点永远是人
阿列克谢耶维奇并非按照正式的历史文献来描述历史,而是从个人经历、机密档案以及从被忘却、被否定的资料中挖掘。她关注的焦点永远是人,探索人的心灵是她与其他作家的区别之一。
比如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中,阿列克谢耶维奇用3年时间采访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的幸存者们,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重新安置的人、还有妻子们祖母们……每个人不同的声音里透出来的是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为了收集到这些第一线证人们的珍贵笔录,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自身健康安危抛之脑后,将他们的声音绘成一部纪实文学史上令人无法忘记的不可或缺的作品,并借此期盼同样的灾难绝不再重演。
非虚构类作品再迎春天
无论是媒体还是海外各大文学论坛,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关注并不多。因其作品数较少,目前不超过10部;此外,她的作品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不大;再次,身为一名纪实记者,其著名作品基本上是对重大悲剧性事件当事人采访稿的合集,更类似于“口述史”,作者个人的存在感非常微弱。
不过,自2013年以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多有瑞典语译本问世,包括《最后的见证:失去童年的孩子们》,也为其获奖增添了不小优势。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体裁多半是传记文学。而上一本非虚构类作品获得诺奖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了——1953年丘吉尔以《二战回忆录》获此殊荣。此次她的获奖,也预示着非虚构类作品的春天再次到来。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