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全力打造“生态精品”现代都市农业

11.04.2017  21:32

  闵行区是目前上海第二经济大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人口密度较高,其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则为沪郊各区中占比最小。全区现有基本农田4.5万余亩,其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仅为2.7万余亩,是崇明区的一个零头。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闵行将主动适应以中心城共同构成上海市主城区的新地位,坚持以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推动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立足打造绿色城区优美环境,以丰富城乡绿色空间,并以加快发展“生态精品”现代都市农业为目标,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构建与此相匹配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形态。

  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据介绍,由闵行浦江镇所主办的葵花节,有一年在没有进行任何宣传的前提下,仅半个月时间就创下了24万接待人次的纪录。“这与闵行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因为当时轻轨已能直接通到闵行田头。”闵行区农委副主任张国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摒弃以往粗放式的农业发展模式,并依托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新常态”经济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为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GDP增添活力,如今已成为闵行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张国荣认为,依照闵行现有的体量,若再像其他一些农业大区那样去纯粹抓粮食与蔬菜生产,其意义已不大。“十三五”期间,闵行农业的定位是:打造以生态功能为导向的都市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要求能为市民提供优质安全的传统食用农产品,还要能为其提供优质的休闲体验产品,“这是我的一个设想,也是目前正在努力推进之中的一件事!”张国荣说。闵行现有250多万人口、37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密度高、体量小。根据这一特点,闵行未来将以城市农场、城市农园这一新概念来诠释闵行生态农业产业结构的业态,即拟打造一个能让市民前来观光休闲的体验式“农产品”。

  作为与本市中心城区和远郊两点连接最便捷的一个近郊城区,闵行具有着交通发达之独特区位优势,而这也成了闵行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产业的优势所在,陶家湾休闲农庄的良性发展便是一个成功案例。据张国荣介绍,陶家湾休闲农庄的发展业态现已日趋稳固,其盈利模式和经营状况都不错,自发前去休闲消费的市民络绎不绝,并以三口之家家庭组合为主,“而市民所看中的也正是去那儿的便捷交通及周边理想的休闲环境与完善的配套服务。

  据悉,闵行未来还将会利用一些零碎的土地推动生态林地建设,以确保永久性保护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并对规模经营的农场主给予政策上的更多支持,使其健康发展。张国荣表示,闵行区目前正在考虑用释放200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去有计划地推休闲农庄建设,其中将包括允许造房子、使非农设施合法化等一些新政,以避免违法用地等情况的再发生。目前,这一设想已被正式列入闵行区的郊野单元规划之中。

  依托政策支撑夯实农业根基闵行区曾是全市实施补贴农药全覆盖最早的一个区,且这些惠农政策目前已由合作社覆盖到了每一个农户手中。按照相关规定,凡在闵行区进行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所使用的农药均可按照市农委所推荐的目录给予补贴。“农民种的菜,有些是自己食用的,有些则被卖到市场上去了。所以推行补贴政策,也是为了防止这些散户出问题!”张国荣说。把投入品这一关抓实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自然会更有安全保障,环境也会跟着好起来,闵行区在这一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落实情况令人乐观,其做法日趋成熟。

  目前,闵行区正在力推有机肥的使用,强化化肥减量替代,即通过持续推广使用有机肥,在粮经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缓释肥料,以进一步优化用肥结构,科学合理施用肥料。与此同时,该区全面推广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化肥流失。如今,只要合作社等单位或个人有有机肥的使用需求,即可按实际生产所需获得由区里下拨的市补贴不足部分的相应补贴。此外,通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行以“两两制”为基础的农业管理模式,以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即在全区推广绿肥种植和深翻休耕,减少二麦种植面积,使地力能得到更好保护。

  同时,闵行区正在加大土壤深翻补贴力度,并引进蔬菜深翻机械,鼓励合作社实行深翻休耕,以有效降低蔬菜茬口,力争将复种指数降至4.5以下;并把农田环境整治与涉农补贴政策挂钩在一起,以更好发挥杠杆作用。此外,闵行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目前也在全覆盖推广的基础上,开始向粮食种植延伸,即在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上探索粮食绿色防控技术,以减少用药量。2016年,此举已使闵行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了20%以上,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几率,收效明显。今年,闵行区农委有关职能部门还将对灌溉水的处理装置进行质量比对,从中筛选一套成熟的机械,然后通过产业化政策补贴进行推广使用,以进一步提升灌溉水的安全度。截至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农业基地已基本消除窝棚,畜禽养殖退养工作也已全部完成,使闵行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跨出了扎实一步。

        记者 陈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