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法律夜门诊"十年如一日 今年将施行"社区律师"

07.04.2015  07:02

  东方网4月7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家长里短的矛盾、邻里间的纠纷……如何巧妙化解普通百姓种种鸡毛蒜皮烦心事?对此,甘泉路街道另辟蹊径,开设了“法律夜门诊”,由具有法律知识的志愿者轮流“坐诊”,为居民把脉开方。

  街道方面表示,为了缓解上班族后顾之忧,每周一次的门诊特意安排在晚上7时至9时,方便所有居民咨询。“夜门诊”地点也直接搬进了居委会办公室,甚至还能提供上门服务。自2005年起,“法律夜门诊”已走过10个年头,去年累计受理居民咨询370件,接待516人次,化解多起矛盾纠纷,俨然成为居民身边的“法律课堂”。

  律师坐堂给出专业建议

  “我是来为儿子咨询法律诉讼问题的”,“我和老伴想问问房产有关的法律知识”……上周,笔者在“门诊日”现场了解到,居民前来咨询的问题各式各样,而“坐诊”专家们总都能给出详尽解答。其中,不少人是专业律师,并且不乏“80后”的身影。

  “陆律师,我们真的急得不得了,托朋友给女儿交社保,钱给了,社保却没交,现在人都找不到了!”19时15分许,陈先生和妻子拎着满满一袋材料,匆匆赶到了悦达第一居委会。正在坐诊的“80后”律师陆春晨赶忙接待了他们。

  原来,三四年前他女儿曾委托一友人帮忙交社保。最初两年内,社保如约缴纳,后来却没到账,友人也不见踪影。

  “我有转账记录!我要和他打官司!”陈先生急得不可开交,嗓门也大了不少。见状,陆春晨连忙开导,并给出建议:找人要紧。

  “光靠转账记录无法说明问题,既然你们已通过普陀公安了解到对方目前在虹口一带活动,现在应该再去虹口报个案,要求警方开展调查,这样才能解决。”听到这儿,老夫妻终于安心了不少。

  同样,在双山居委会,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峰也正耐心为居民们答疑解惑。现场不少伯伯、阿姨“慕名而来”,争相提问。

  “我是来问动拆迁后财产问题的。大律师收费都很高的,现在却免费给我们提供帮助,真的是很感动。”家住双山小区的王老伯说。

  “老娘舅”讲法也讲情

  每到“门诊日”,除了专业律师出马,一些社区“老娘舅”也披挂上阵。这些“老娘舅”都是生活在社区内、曾在政法系统工作的人员。他们不仅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又深谙人情世故,因而能准确为居民诊断,并对症下药,开出合适的“药方”。

  “我在‘夜门诊’当志愿者已经有6年了,几乎每周都来,大概每次能接待两三个人。”今年正值花甲之年的孙长妹表示,自己曾是区妇联的陪审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退休后也一直在家自学民法,为的就是尽可能帮助邻居们,为大家普法。

  她说,就在上个“门诊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跌跌撞撞跑进办公室,嘴里喊着“救命”。原来,老太的兄弟近日来多次上门要钱,十分无赖。孙长妹安抚了老太,并教导她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和她讲了半个多小时,老太终于平静下来了,但提出要我明天去她家里帮着说服其兄弟。”没想到,第二天,当孙长妹敲开老太家门时,老太一改愁容,眉开眼笑地告诉她“转述了你的话后,兄弟目瞪口呆,逃跑了,估计是不会再来了。

  不仅要打法律牌,亲情牌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孙长妹说,碰到家长里短的纠纷,能调解、沟通的,她都不建议走法律途径。“有时,一次‘门诊’不能解决问题,我会上门去劝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老人、子女做思想工作。

  今年欲推“社区律师

  据悉,自2005年甘泉路街道开设“法律夜门诊”起,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人数已达到50余人。另一方面,街道还将继续深化“夜门诊”服务,推出“社区律师”概念,并已覆盖20个居委会。

  “‘夜门诊’从一开始的不定期,到设定固定门诊日,现在还能根据居民需要进行预约,基本满足了居民需求。下一步,我们打算让律师常驻小区,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入小区。”据甘泉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起,街道正逐步建立居委法律顾问制度,由结对律师所定期指导居委会依法行政,参与化解社区重大矛盾纠纷,并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提供法律支撑。

  据悉,目前法律顾问制度已在四个居委会试点,今年将覆盖甘泉路街道所有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