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平米陋室里的常青生意 长脚汤面一天只卖70碗

17.10.2016  10:09

  原标题:13平方米陋室里的常青生意

   店铺面积:13平方米

   投资成本:无(自家的屋子,桌椅都是自己做的)

   人工数量:2人(夫妻老婆店)

   经营品类:青菜肉丝汤面月营业额:6万余元

  据《劳动报》报道,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弄堂。看不见醒目的门牌,横向宽度只够一辆电瓶车勉强穿过。可每到夜里,进进出出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大家都是冲着弄堂里的“长脚面”来的。

   一件事做好了,够用一辈子

  “长脚汤面”的老板姓王,因为身高接近190公分,大家都叫他“长脚”。“叫名字没人认识我,叫‘长脚’远近闻名。”“长脚”笑道,“现在年纪大了,缩水两公分,正好1米88。

  40年多前,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长脚”在江西插队落户。“那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穷得叮当响的地方。”回沪后,“长脚”一度四处谋生,也做过生意,最后还是决定开一家面馆。“不开店怎么活?都是为了生计。”彼时老板娘下岗了,“长脚”也没工作,过惯了自由的生活,就自己做生意。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想到,“长脚汤面”这块缺角的厚重三夹板,在弄堂口一放就是30年。“介个(这个)楷体字写得怎样?我自己写的!”“长脚”得意洋洋地说着,指了指自家的招牌。

  年数长了,“长脚汤面”名声在外。其实店里只卖一种青菜肉丝汤面,分不辣、眯辣(微辣)、重辣几种口味,小青菜碧绿生青、红烧肉丝入味三分,面条是和筷子一样粗的手擀面,搭配用猪油做的配料,色泽浓郁,一看就是老上海的口味。

  为什么只卖一种面?“一件事情做好了,够用一辈子。”“长脚”微微一笑,“让我做一桌丰盛的美食自是不在话下。不过也没这精力,让你切一下午青菜试试?要不了一周就不愿意干了。任何事情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螺蛳壳里做道场,也得像样

  夜深了。凌晨一点的小弄堂里,只有一盏孤灯还亮在那里,周围静悄悄的,偶尔有夏日的蝉鸣传来,打破夜的沉寂。昏暗的灯光下,“长脚”正轻手轻脚地收拾着锅盆。老板娘轻声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从里屋端出几只剩碗来。她蹑手蹑脚地踱步到水斗前,刷起了碗。“嘘!”大碗相叠不小心碰出了声响,“长脚”赶紧把食指竖起来放到了嘴前。一阵忙碌后,他俩才端着自己的夜宵走进里屋,待一切打点停当,天已经蒙蒙亮了。当城市从睡梦中逐渐醒来,此刻“长脚”和老板娘才酣然入睡。

  时针拨回到晚上9点。十几位慕名而来的食客早已把小弄堂塞得满满当当。“我来了有1万次了。”白领沈先生打趣道,“每次加班晚了都过来吃一碗。

  “长脚”和老板娘推着电瓶车,载着一罐液化气瓶姗姗来迟。搬出锅碗、提出几大桶水来,把排场铺开,老板娘招呼一声,食客们鱼贯而入,走进只有13平方米的店堂。不少来晚了的,只能在门外候着。店堂只是一间陋室,里面放了5张桌子,14张凳子。桌子的一角已经有些斑驳,屋内3台吊扇正使劲地运转,驱赶着夏日的热意。

  “螺蛳壳里做道场,也要有模有样。”老板娘说,这间屋子就是她和“长脚”结婚时的婚房。“这么小的房间,3个人住,条件苦伐。现在住在隔壁,稍微好点。

   自己做的东西,放心啊

  “长脚”把面一份份分好,端出隔夜熬制好的肉丝,又把洗净的一盆小青菜提到身边。打开煤气,他先往锅里舀入了一勺水,倒入面条,用勺子挑起一点肉汤,抓起一把小青菜一起放到水里。他信手拈起一点盐巴,只那么一甩手,盐巴全都落进了锅里。盖上锅盖,他又从案桌上拿起一只空碗,最后再往锅里放了一点肉丝,开着大火烧煮了一会儿,汤面就出锅了,整个过程只有1分42秒。

  此时老板娘从屋里转出来,“后面一样的哦,加肉加菜。”一边说着,她端起刚出锅的汤面又回到里屋。

  “当心烫,捣一捣再吃。”老板娘说着,从食客手里接过30元,放进了胸前的兜里。”“长脚”说,他的汤面一天只卖70碗,卖完结束,绝不多做。

  “老板,网上说长脚面再开两周就要关门啦?我赶紧带着朋友来吃。”一位食客望着正在忙活的“长脚”,突然问了一句。“啥?网上东西好相信的啊?都是骗子。小姑娘你谈朋友了伐?网上朋友不能谈的哦,都是骗人的。”“长脚”看着锅中的面,这样说道。

  “你不要看这碗汤面做起来方便,其实很烦的。”“长脚”说,自己每天下午3点就要开始准备起来,到菜场买菜买肉,一大脸盆足足20斤小青菜,切了头,洗了浸、浸了再洗。手擀面要先烧好、再洗、再醒,这样就能烧透,更有嚼劲。

  在长脚汤面店,只有“长脚”老板和老板娘两个人,包下了所有的活儿。“长脚”以前曾请过一个安徽姑娘来帮忙洗菜,结果她只洗了一遍就收工了。“当时把我吓一跳。她说她们乡下都是洗一遍的,我赶紧把她撵走了。现在忙不过来也要自己弄,吃的东西要十分精细。自己做的东西,放心呀。”“长脚”说,他现在只做堂吃,而且坚决不用一次性饭盒。

   做了一辈子,也很怨

  长脚面30元一碗,加菜加肉40元,按说价格也不低,一碗难求却是常态。小小的汤面店没有用人,不用租金成本,就连屋里的桌子凳子都是“长脚”自己敲打出来的。“插队落户时学的技能,做小板凳都是小儿科。”人们都说“长脚”是多才多艺。

  曾经一度,长脚汤面开在弄堂口的便利店门口,摆出一个小摊。“城管来了像赶小鸡一样,只好进来。有什么办法呢?为了混口饭吃。

  “一辈子都在做这个,有时候也怨得很,希望等老房子拆迁了,就能解脱了。”“长脚”朝弄堂的西面指了指,那边的几幢新楼已经拔地而起,一旁拆除的残砖破瓦还堆在那边。“现在心血都花在女儿身上,她在波士顿读书。”“长脚”脸上突然露出了微笑。

  一件紫色T恤,一条灰色西短,一双塑料拖鞋,“长脚”几乎每天出摊,一年只休息过年这几天。30年来,“长脚汤面”夜间的这盏孤灯,也点亮着整条小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