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饮用水水质调查:湘江漂着无数的垃圾(图)

29.07.2014  10:20

 

  7月的湘江,一条缓缓北流的泥汤,泥汤之上漂浮着不计其数的垃圾,在长沙市北部的岳麓大桥沿岸,江水逐渐粘稠,沿岸的垃圾多到难以分辨其下是陆地还是水面。

  这里是长沙城区市民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长沙市第四自来水厂伸出的管道延伸至岳麓大桥附近的江心,每天抽取数十万吨江水,用以生产自来水。

  湘江干流是长沙的母亲河,同时是城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江水自北向南穿长沙城而过,最终汇入洞庭湖,城区近九成自来水由湘江水转化而来;自2010年开始,长沙市区开辟第二水源地,城区东北80公里的株树桥水库每天可补充水量65万吨。

  在城区之外,长沙市下辖浏阳市、长沙县、宁乡县三个县级城镇,饮用水源来自湘江支流浏阳河、捞刀河、沩水(一江三河)及数十个水库,除宁乡县两处地下水源外,其余均为河道、水库型地表水。

  长期的监测结果显示,长沙市饮用水水源地“一江三河”的水质不容乐观。

  以2014年4月“长沙市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的数据为例,在当月监测的22个饮用水水源断面中,6个断面水质为2类,13个3类,2个4类,1个5类。其中,浏阳河口水质最差,4月、3月水质分别属于5类、劣5类;捞刀河口4月、3月水质分别为4类和5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5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劣5类则比5类水更差。

  上述水质数据由长沙市水环境监测中心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法评价,但未评价粪大肠菌群。

  《2012年长沙水资源公报》的数据与上述基本吻合,一江三河水质2类水河长占比仅为28.7%,3类57.7%、4类10.6%、5类3%。

  根据长沙市水务局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调研数据,长沙市县级城镇的饮用水水源地存在不安全隐患。

  2012年5月,长沙市水务局、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内发布《长沙市县级城镇水源地保护和安全保障规划》,该规划调研了42个供水人口超过1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评价为“安全”的水源地22个,“基本安全”17个,“不安全”2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长沙市水务局、长沙市环保局、长沙市水业集团、环保组织绿色潇湘的采访结果和监测数据以及实地调研发现,长沙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湘江干流水质差于其第二水源地株树桥水库,前者水质以3类水为主,不乏4类水,后者为2类水;汇入湘江的浏阳河、捞刀河、沩水三条支流同样以3、4类水为主,个别断面出现2类、5类甚至劣5类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个别地区检测出挥发酚有毒物质,河床底泥中存在重金属污染,并且水库水质大多没有连续监测。

  由于地处温暖多雨地区,加之境内河流、水库数量众多,与北方城市相比,长沙市饮用水水量充足,“除季节性局部地区和浏阳市工业园区外偶尔缺水外,其余地方水量较为充足。”长沙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处尹姓处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