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发布

01.12.2018  22:32

  11月24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在华东师范大学发布。该指数自2015年首次发布以来每年连续发布,今年是第四次公开发布。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发布会

  本次发布会由我校城市发展研究院、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作室共同主办,得到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上海市经济学会、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主任刘勇,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缉慈教授,重庆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陈德敏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建清教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教授,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上海市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上海市宝山区原区委书记、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原监事会主席、上海交运集团监事会主席斯福民教授,上海市宝山区政协副主席李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秘书长杜玉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工作部部长吴昕毅,中国产业升级网总裁徐爱华等来自学界、政界和商界的资深专家和知名人士出席发布会。该发布会由我校党委原副书记、城市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罗国振教授主持。

我校城市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罗国振教授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上,副校长孙真荣教授致辞。他说,2018年又是国家切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重大战略的关键年。从2015年起,以曾刚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凝练提升现有成果,每年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提出了高水平的“师大见解”。该指数已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城市研究领域的知名学术品牌。指数研究是高质量的原创性、集成性重大研究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校内不同学术团队的整合熔铸、校外力量的协同共进,更是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可以说是华东师范大学“幸福之花”先导基金项目、共享交叉基金项目的典范,也是推进学校“迎双庆·促发展·惠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他还希望研究团队与各界开展更为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建设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副校长孙真荣教授致辞

  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对指数的理论依据、核心指标、研究方法、发现的结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汇报。他指出,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的评价由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保护4大领域19个核心指标组成,采用自然断裂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规模-位序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2018年长江经济带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根据协同发展能力可以分为5个等级,上海是龙头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在长江经济带排名首位;并着重就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等级、空间分布、要素间关系、演变趋势做了分析。基于研究发现,提出设立权威、直属国务院的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管理机构,增强区域合作、一体化发展协调力度,以及尽快出台《长江法》、设立长江基金,充分发挥法制、社会组织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建议。

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作汇报

  与会专家认为,今年的指数以前面三年连续发布的指数研究报告为基础,进一步整合运用了国家创新系统和复合生态系统等理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第二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对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发展的指示精神为指导,凸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质量一体化和长三角引领带动作用的发展理念,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间协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据悉,该指数由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中国智库CTTI)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作室(中国智库CTTI)的研究团队联合研制。指数研制工作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该指数的相关研究成果自2015年首次发布已由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自2016年起《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研究报告》又经被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国家智库报告”系列出版,并获得2018年“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图| 田波澜 庄泽枫   文| 王丰龙 张海娜   来源| 新闻办   编辑| 谢瑶姬   编审|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