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拟推五类居民区分类治理 停车难成共同困局
售后公房类
特征: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老式公房
问题:困难群体、老年人群、特殊人群占比高,物业管理不到位。
商品房类
特征:上世纪90年代以后建造的多层和高层商品房
问题:物业管理基本到位,居民多为工薪阶层的上班族,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不高。
涉外类房屋
特征:小区环境好,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物业管理到位
问题:居民区内境外人士占比大,居民注重个人隐私,对传统居委会工作方式认同度低。
老洋房类
特征:多户居民共用煤卫设施
问题:居民以老年人和租住人群为主,外来人口、特殊人群占比大,物业管理缺位或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动迁安置房类
特征:房屋以商品房为主,部分为售后公房
问题:小区居民以动迁农民和租住人群为主,动迁农民多为熟人社会,遇事容易抱团从众。
晨报记者张昱欣
老公房小区老年人众多,设施陈旧是“心病”;高档商品房邻居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少了一份归属感——市委2014年“一号课题”落实一周年之际,长宁区完成了社区分类治理指导意见,有望近期正式下发基层。记者注意到,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长宁区将社区类型划分为售后公房、商品房、涉外、动迁安置房、老洋房共五大类,对于其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将采取针对性的分类管理和服务模式,逐步加以解决。
推立体停车、错时停车
调查显示,长宁区185个居委会所辖小区841个,实有人口304540户。其中204505户居住在老公房,占总户数的67.15%。
调研发现,不同类型居委会在工作中存在五大共性问题:一是车位不足,小区停车难;二是业委会及物业管理问题;三是人户分离管理难;四是小区日常服务和管理难度大;五是居委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在个性问题方面,以老公房为主的居委会面临“楼道堆物多、困难特殊群体多、牵扯精力多”等问题。以商品房为主的居委会,居民对社区活动与社区建设参与度不高。涉外居委会,想要了解涉外家庭、掌握情况难度大。
调研报告同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停车难问题,不仅在老公房小区,一些高档商品房也是‘一位难求’,几乎成了居民区‘最后一米’困局。对此,我们已将相关情况通报给区相关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小区的资源条件,准备在下一步推出‘立体停车’、‘错时停车’等措施,尽可能缓解停车矛盾。”长宁区民政局局长邱刚告诉记者。
考核要多听听群众意见
邱刚表示,房屋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居住人群的特点,并影响着居委会开展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所面临的问题,为此居委会的工作对象、工作重点、投入精力以及日常采用的工作方法都要有所不同。在个性做法中,根据不同类型居民区类别特征,结合实际,梳理出不同类型居民区的个性做法和工作侧重。
售后公房类从困难、特殊、老年等群体的社区服务以及老旧设施的改善入手,总结“熟人社区”类型的工作方法。普通商品房类从深化居民区物业共建联建、吸引居民融入社区入手,探索现代居民区管理新模式。涉外商品房类引领中外居民共建共赢,形成“以融合为目标、以管理为基础、以服务为提升”的工作新模式。老洋房类从挖掘老洋房文化底蕴、化解公共空间矛盾入手,培育老洋房特色自治方法。动迁安置房类则从增强乡规民约作用、治理小区顽症入手,推进居民亲缘纽带式自治建设。
为保障社区分类治理和居民区分类指导能得到有效推进,长宁区将按照导向明确、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居委会工作评价体系,提高群众满意度在考核中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