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教育局全面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
坚持立德树人 回归教育本源
一是建设小初高一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程。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德育课程,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目标和内容,确保德育课程建设的科学化和适切性。依据年龄从低到高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由浅入深,由与个人生活层面直接相关逐渐上升到社会层面、国家层面,确保德育课程实施有效性。
二是构建以班主任为首席的集体导师制班级管理模式。尊重和激活教师的创新活力,改变传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单兵作战的现状,以体制、机制的突破为切入点,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全体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班级管理新常态。
三是推进“家校共育”计划,构筑家长参与教育模式。围绕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核心因素,提倡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构建学校“家校共育”的课程育人框架,协同促进学生发展。制定并实施区域家校阅读计划、家校劳动计划、家校运动计划,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合力,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形成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足改革创新 力促范式突破
一是遵循科学规律,完善各学段课程建设。学前阶段重启蒙,构建童趣课程,坚持保教质量意识与幼儿发展意识有效合一,落实“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增进幼儿成长经验;小学阶段重减负,深化“快乐拓展日”活动,开展家校共育计划,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初中阶段重有效,推广高效课堂,实施分层作业,探索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高中阶段重综合,深化“主题轴”综合课程建设,建设丰富多样、特色优质、开放共享的课程,构建区域“特色课程共享群”,实现区域教师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共享。
二是建立开放、多元、更具权威的教育督导评价模式。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建共管共监督的理念,建成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教育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示公告制度,促进“管、办、评”分离迈出实质性步伐。基本建成现代学校制度所必备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体系。
三是建设多元化终身学习支持与服务体系。在社区建立体验学习基地,因地制宜建立“1+N”体验学习基地网络。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建立长宁区非学历教育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建立长宁特色非学历教育培训大众点评网。
四是建设“小而精”的职业教育示范点。打造现代国际旅游、现代餐饮服务、现代国际商贸、现代数字媒体、现代汽车服务等“小而精”的高端职业教育示范点。开发具有国家水平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
强调公平均衡 推进全优格局
一是完善多层多元教师教育体系,打通师资配置。“基础培训”创新培训机制着手,筑高教师教育基础;“专项培养”强化课程建设着手,丰富人才培育方式;“高端培育”拓宽成长路径,促进“高端人才”发展。形成教师教育课程群,促进人才成长,集聚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实现教育设施联动,打通硬件配置。采取撤、联、并、建、改等方法,从全区层面对现有教育设施布局调整优化、整合设置,增加可达性和共享性,方便居民就近入学。
三是推进“新优质学校”建设,打造特色学校。支持市、区“新优质学校”项目成员学校,探索各具特色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和质量评价标准的转型,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追求优质卓越 彰显教育品质
一是构建基于校长专业标准的培养与发展体系。以区域行政、研究机构为主导,以学校实践探索为主体,不断完善校长职级的专业标准内涵,明晰校长专业发展六大方面能力,完善校长职级的初级、中级、高级、特级等四级11等设置评定标准,构建基于专业标准的校长培养机制。
二是以课程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分学段引进国际课程,积极推介本土课程并使本土课程与国际课程接轨,逐步形成适合学生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国际化品牌课程。探索引进全职外交,逐步实现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至少有一名外教任教;依托长宁教育国际联盟开展课程合作、主题活动、互访参观等活动,为中外教育交流搭设平台。
三是构建支撑教学深度变革的云环境,以数据服务促进学习活力。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促进区域数字化建设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要求。打造绿色、安全的跨校认证无线通环境,升级智慧型服务体系网络环境。形成智慧型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数据的采集、整合与分析为重点,建设智能终端支持的一体化、综合性、智慧型信息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