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团队在稀土镁合金、医用生物镁、镁基能源材料实现应用突破
镁有易燃烧、易腐蚀、强度低等瓶颈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在镁材料领域研究了整整31年,带领团队在稀土镁合金、医用生物镁、镁基能源材料等三个领域取得成果,实现了应用突破。昨天,丁文江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市科技功臣奖获得者丁文江(资料)
铸造老师上课读海涅诗句
63岁的丁文江,读书时其实更喜欢文科。“我当年最大的理想是当记者。”丁文江笑着说。然而造化弄人。上初一时“文革”爆发,他赴江西农村插队。1975年,被推荐到上海交大铸造工艺与装备专业学习。3年后考取研究生。铸造专业的学习十分艰苦,后来当上交大铸造专业老师的丁文江,会在课上引用海涅的诗句:“这是个古老的故事,可是万古长新;谁要是碰上此事,就会痛碎他的心。”这首诗是写爱情的,但丁文江用它来形容人类古老的铸造行业,勉励学生不畏艰苦、敢于创新。
丁文江自己正是一位敢于创新的科学家。中国是镁资源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90%,但镁合金的工程应用并不广泛。上世纪80年代,他在日本工作时对镁合金产生了兴趣。“我要做镁材料研究的开拓者!”回国后,丁文江便投身这一领域,一干就是31年。
镁合金燃点提高至935℃
如今,丁文江领导的轻合金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三大镁材料领域取得了突破。在结构材料领域,他们将镁合金的燃点从520℃大幅提高至935℃,研制出可在大气中无保护下熔炼的阻燃耐蚀镁合金。这一成果,让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取消了不准镁合金应用于民航客机的禁令。升级版镁合金不但阻燃耐蚀,而且抗拉强度超过500兆帕,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
在医用生物镁领域,丁文江带领团队研发出新一代可控降解的镁合金。目前,人体血管支架和骨内植物的材料多为钴铬合金、钛合金和钢,一段时间后必须取出,给病人带来二次痛苦。医用镁合金能在人体内降解,研发人员可操控其降解周期。
镁还能用作能源材料。经过一系列原始创新,丁文江团队研发的镁基储氢材料,可以将氢压缩成固态,使电池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今年2月的试验表明,装有这种电池的无人机能一次性飞行6小时,而目前市场上采用锂电池的无人机,一次性飞行时间仅在半小时内。
“寓精于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有用。”丁文江提出了16字的学术思想。他解释说,材料学研究必须追求“有用”,基础研究必须服务工程科研,再用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收益反哺基础研究。
这些年,丁文江带领团队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9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并已将技术成功转移给10余家企业。让丁文江有些遗憾的是,在上海的一些风投基金“过于实用主义”,不愿投资氢化镁燃料电池这种回报周期比较长的项目。“要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科研、资本、企业缺一不可。”
来源:《解放日报》 2016.04.19 第02版 上海科技奖励大会专版
原文: 丁文江:材要成器,器要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