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颜雕宰:教育世家的为师之道
每逢节假日,特级教师于漪家里就会热闹起来:从早晨七八点开始,陆续就有学生上门拜访。于漪的孙女、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科研员黄音说,在刚过去不久的羊年春节,学生流水般来拜年,总数能超过300个。
其实,他们并不全是于漪的学生,还有不少是于漪的丈夫、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黄世晔的学生,还有她儿子、儿媳、孙女和孙女婿的学生。
三代10人为师,这是一个典型的教育世家!
于漪客厅中珍藏着一幅已故书法家刘炳森赠与她的字:铸颜雕宰。这句话典出《论语》,其涵义是要把颜回这样刻苦好学的学生和宰予那样被孔子认为“朽木不可雕也”的怠惰学生都培养成器,服务于社会。这四个字恰恰表达了于漪教育世家的教学理念,也是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家训的完美诠释。
教育是饭桌上永恒的话题
2月5日,邳州运河中学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同学生一起参与学校1月末组织的模拟考。当晚,这个新闻就成了于漪家晚饭桌上的话题。
于漪觉得这种做法欠妥: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和验证,并不能靠师生同考一张考卷来完成。黄世晔认为,学校教书育人的第一目标首先是要学会尊重别人,教师的师德、师能绝不能等同于一张考卷的分数。于漪的孙女黄音认为,教师可以自愿选择去做这张卷子,但目的是对题目进行筛选、精选,而非被动接受学校的测验……
除了爱人、儿子、孙女同为教师,于漪的儿媳退休前任职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教学秘书,与孙女牵手的孙女婿是市北中学教师。于漪的家里,就这样被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所萦绕。当于漪讲起自己儿时的故事,记者才得知,她家兄弟姐妹5人都是“园丁”:二弟是浙江大学电机系教授,三弟是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四弟则是中科院院士,小妹也曾担任浙江大学教授、科技厅副厅长,现任浙江省政府参事。黄音说:“与别人家的饭桌上讨论的话题不同,在我家的饭桌上,话题永远都绕着教育转。”
全家都是教师,可属巧合?于漪笑着说,对于她家兄弟姐妹而言,从教既是对早年家庭贫困的妥协,更是对国家培养的感激。因为家庭条件所限,于漪兄妹5人只能选择免费的师范生专业就读。如果说于漪一辈人选择从教是受到现实生活的限制和兴趣的激发,子辈、孙辈选择从教更多的也是受到家训的耳濡目染。孙女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想找一份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于漪说,教师是非常好的职业,因为永远跟随时代在前进,教的一生也是学的一生,这样的生命很有价值。孙女觉得很有道理,最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讲台上的宽仁等同铸颜雕宰
“我始终觉得,小孩子调皮、不懂事都是常态,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教师应该虚心地了解孩子,让孩子讲真话,教育便成功了一半。”这是于漪经常在家里说的话。
这些话落实到每个家庭成员身上,就变为不同时代的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备至。于漪说记得季羡林说过:“一个人遇到事情的时候百分之六十想到别人,这就是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最大的特点就应该是一个心眼儿地为学生。”
有一年,于漪刚买来一床新的棉被。儿媳妇对于漪说,复旦物理系有个研究生家庭特别贫困,连条棉被都没有。于漪听了,马上把新被子让儿媳妇送到这位学生手里。
今年春节期间,多年未见于漪的杨浦中学毕业生姚蓉,特地从美国飞回上海给于漪拜年。现在就职于美国癌症中心的她,一进门就开心地抱住于漪说:“只要坐在您身旁,我就觉得内心宁静。您不仅把优秀中华文化撒播到我心中,而且让我懂得了做人的基准。”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