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担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 FBI式摸底江浙企业

30.07.2014  11:50

   

      长三角地区民营制造业发达,同时也是银行业的“淘金”圣地。在江浙,一个地级市就有超过40家商业银行机构“扎堆”,某些支行的年度新增贷款甚至超过某些中西部地区的分行。

      既然银行“不差钱”,政策层面也大力引导,为何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却不敢有“太大动作”?“老王们”的融资难是不是仅仅因为缺少贷款抵押物?

      银行业内人士坦言,现如今,江浙地区的小微企业贷款着实成为商业银行的“敏感地带”。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江浙多个地市,当地银行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来看,不良贷款新增的速度并未明显减缓,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银行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越在经济下行期,抵质押物对银行防范风险越重要。在前一轮的刺激政策中,一些企业的融资能力已经到了极限,目前抵质押品也不够充足,银行很难将信贷继续投向这些企业。

      农行南通分行副行长徐晓飞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银行贷前、贷中、贷后都非常谨慎。你都想象不到我们现在是怎么去了解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状况的。我们不和企业打招呼,也不和地方政府打招呼,就是自己开着车就直接去企业了,到了厂区门口保安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也不敢说自己是银行的,就说是企业的客户。绕这么大圈子,就是为了去看看企业目前的真实状况。

      记者笑称银行怎么干起了“FBI”的活儿,徐晓飞无奈表示“银行也不容易”。徐晓飞称,通过银行的“摸底”,他们了解到许多小微企业今年的状况与往年相比确实不太好,由于订单量下降、库存高企,导致利润下降,其中以小微制造企业尤甚。更多企业生产相对萎缩,对银行依赖度更高、资金链也更紧,“这样的企业就算能承受很高的贷款利率,你敢不敢贷?

      一位江浙地区的基层银行信贷员这样总结道:在江浙,愿意出10%甚至20%以上贷款利率的小微企业,老板基本都是做好“跑路”准备的;即便自身没有问题、经营良好的企业,也可能因为联保、互保问题而“瞬间”破产。根据浙江省的有关数据,互保、联保模式约占浙江企业融资比例的40%,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比例超过60%。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末,该行贷款最多的前十大客户中有六位是保证形式的贷款。

      此前两年浙江温州地区的不良贷款“爆炸”让当地银行业内记忆犹新。据当地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即便到现在,某些银行在温州地区的不良贷款率还在5%左右,要彻底收拾好“烂摊子”,估计还得好几年时间。

      再看银行忌惮的不良贷款问题,从去年开始就频繁出现在各上市银行年报、季报中的长三角不良贷款问题仍在“发酵”。各上市银行今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各家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承压,问题还是集中在长三角制造行业。中行、建行、农行等大行不良贷款率已经集体逼近1%的警戒线。以不良贷款余额来计算,建行一季度末不良额908.08亿,较年初上升55.44亿,增速达到6.5%;中行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从年初的732亿上升到803亿,上升近10%。若以环比增速来看,上市银行普遍不良余额增速都在5%以上,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增速更高达10%以上。

      因此,在不良贷款率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维持较高增速的情况下,上市银行已经很难进一步“加码”推进过去两年较为激进的小微贷款业务。民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邹恒超表示,从一季报来看,此前以小微贷款著称的民生银行(6.61, 0.00, 0.00%)的小微贷款增长停滞,已出现连续两个季度小微贷款余额未增长,这反映了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银行出于“不良”的考虑对民营和小微贷款投放变得更为谨慎。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地方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今年要继续完成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面临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