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您人在暮年,仍能笑谈过往 【暑期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关注银发群体需求,探索都市化精准养老
编者按:每个人都会变老,但当我们还没有变老时,且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我们愿意去关注那些为社会奉献他们大半辈子的银发群体,去倾听他们真实的养老需求,帮他们发声,为养老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让他们虽人在暮年,但能安心的笑谈过往,而不是没有安全感地度过余生。
从7月1日开始到7月15日,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而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杨浦区的各大公园、敬老院、社区进行了“上海都市精准化养老——基于老年人需求视角”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深入老年人群体的同时,既通过问卷访谈了解了老人的真实养老需求,也通过志愿服务给孤寡老人带去了安慰和欢乐。因此这次社会实践既是社会调研之行也是志愿服务之行。
上海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相关部门也在养老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成效。但上海市养老事业依然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 “学而行”队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旨在发挥人文社科类专业的优势,关注人的发展,重点关注老人的养老需求,从而深入老人群体,去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老人的真实想法,探索精准化养老之路。
社会调研:每一份问卷背后都是一位老人的心声
在7月1日建党节这一天,“学而行”社会实践队正式出征了。为更好的了解老人的需求,社会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鉴于老人的身体状况,不能采取普通的问卷发放、回收的形式,只能是面对面的个人访谈,这种深入访谈式的调查无疑加大了调研的难度。因此在调研前期,“学而行”实践队提前调查好了各大公园老年人的外出活动规律,以求更准确的访问到更多的老人。
随着调研的开展,队员们的访问总体顺利,遇到了很多热心的老人,但也遇到了拒绝和质疑。因此在耐心向老人解释调研目标的同时,队员们倍加珍惜与老人的每一次互动,认真对待老人的每一份问卷,听取他们的每一个意见。7名队员就这样一个一个的对老人访问,短达15分钟,长达40多分钟,可以说调研期间的150多份问卷都可算作是一次深入的访谈。 “学而行”的队员们每一次访问归来都感触良多,大家共同交流那些访问到的不同情况老人的心声,让人既感动又心疼。
别样调研:以志愿服务式实践倾听老人需求
为更好了解不同养老模式下老人的需求,“学而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调查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时采用了志愿服务的方式。而为保证调查样本的全面性,此次调研选取的养老机构涵盖了公办公营、民营和民办民营等多种类型。总共走访了延吉养老院、沁园春养老院、中原敬老院、平凉日间照料中心等5家养老机构。
每一次的敬老服务,队员们都认真对待,队员们认为去养老机构不仅只是为了调研,也想为老人们尽自己的一份关心,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快乐。为此在去养老机构前,队员们都会跟养老机构预约好时间,并准备表演节目,还会为老人准备水果。具体的敬老服务主要分三步走,首先队员们会先和老人们聊会儿天,拉近双方的距离;随后队员们会给老人们表演精心准备的节目和小游戏,给老人们的生活送去些许欢乐和精彩;最后会对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做访问,了解养老机构中的现状和入住老人们的情况等。
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后,队员们都颇为感动,因为老人们不断的在说“谢谢侬、谢谢侬……”那一句句的感谢让大家觉得很温暖;同时志愿服务也受到养老机构的重视,其工作人员表示,今后有机会也将深化联系,希望志愿者能经常来志愿服务,给老人们带来更多欢乐,拓展更多实践形式,丰富实践内容。
通过4站的公园调研和5站的养老机构调研,社会调研告一段落。“学而行”社会实践队员们收获颇多,不仅获取了老人养老需求的鲜活资料,而且通过和老人聊天,也在老人们身上学到了乐观的精神和很多人生道理。虽然社会实践活动中也遭遇了不少的质疑和拒绝,但当克服了这些困难,留下的经验将是使队员们受益一生的财富。
队员们在公园对老人进行采访
队员教老人们唱歌
队员陪老奶奶聊天
队员与敬老院老人及工作人员合照
队员们前往平凉日间照料中心志愿服务
队员们在杨浦公园进行调研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