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逊: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普及要“学”“践”结合
人民网北京9月21日电 今年是孔子诞辰的2565周年,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诠释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在孔子诞辰来临之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委托搜狐网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上行:孔子诞辰网络文化活动”(http://book.sohu.com/s2014/wdkz/),并对国学大师钱穆之子, 清华大学教授,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钱逊等多位儒家学者进行了专访。
多年来,钱逊一直致力于弘扬推广《论语》和传统文化,长期的第一线教学工作让他对于儒学思想和弘扬儒学有着深刻的感想、体会。他认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教育,重中之重则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修身,以及如何形成良好的人格。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后讲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就是强调民族要有自己的基本主导观念。基本主导观念负责塑造人们的理念、信仰与价值观等。
同时,钱逊也在如何弘扬、学习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二是实践。并且,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他认为现代人不能只拘泥于学,还要付诸于实践。
谈起现代教育,他不乏担忧:现今教育偏重专业技术而轻精神引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普通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的已由吃饱穿暖变为社会道德的好与坏。在这个背景下,心智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倡传统文化国学就应老百姓之需。
不论是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儒学等都与其和谐统一,也都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是世界强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不能只从文化上找,并且问题也不全是出在文化上。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会像20世纪的中国的部分知识分子这样,提出抛弃自己的文化的倡导。
目前,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教育虽未形成统一的模式,但仍需按照传统儒家思想或孔子的教育思想来进行。并且,对少年儿童与成年的教育应区别进行,并不只拘泥于传统的“背字诀”。
最后,钱逊表示,我们不应对儒家的“礼”先入为主的全盘否定。“礼”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中国是礼仪之邦,古礼中所提倡的规范言行、孝敬父母、严己修身等方面证是现今社会所缺失和需要的。而如何将传统的“礼”与现代法治相结合,则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
嘉宾简介
钱逊,国学大师钱穆之子, 清华大学教授,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早年研究马列主义,1982年之后专攻中国思想史,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