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东路骑楼不会被拆 石库门当务之急是自救
东广聚焦关注老建筑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石库门为代表的上海里弄建筑被推倒、拆除的例子随处可见。最新调查显示,原先容纳上海六成人口的里弄住宅如今只剩下1900多处,5万栋独栋石库门,其中又有一半以上被纳入旧改范围。目前,虹口区是上海石库门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尽管瑞康里、丰乐里等仍旧保持着旧式里弄的外观,但由于缺乏维护修缮的资金、居民动迁成本又日益升高,保护好这些建筑实体变得越来越难。
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石库门申遗可行性研究”课题组 昨今两天 前往虹口、闸北等区展开调研,委员们就如何在推土机的辙印前留住这些历史建筑展开讨论。根据现实情况,在上海,被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可以有专项的修缮基金,但通常都是针对有特色的个体建筑而言。类似于石库门或是金陵路骑楼这样的建筑群形态,则享受不到类似待遇。由此,从事历史建筑保护的专家们开始考虑将石库门集体申遗,希望获得更多资金和政策的保障,但难度重重。来听东广记者俞倩的报道。
(目前几乎每个省市都在竞相挖掘本地的文化遗产,而每年每个国家只能申报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目前中国列入预备清单的项目已有42个,上海的石库门甚至连“预备队”都还没进。王安石委员提出,石库门的保护当务之急是“自救”:
【在国外,这个东西主要是民间为主的,很多社会组织参与,大量社会资金来投入。政府主要是在政策层面,税收,还有就是城市规划、保护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控制。】
徐敏委员还提出了个大胆设想,就是摈弃目前集中征收的方式,采取“抽户”的形式,让居民逐一自愿动迁之后,再整体收储和保护石库门:
【抽户的这个方式是需要做的,我今年拿出2000万来,如果愿意走的人,我国家优先收购,我给你优先安置,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这实际上是长远的计划,逐渐逐渐把人稀疏一下,然后再逐渐改善和修缮,用5到10年。】
石库门的保护和修缮需要大量资金,杨德均委员认为,发挥号石库门本身的居住价值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我觉得怎么搞出一个试点,“以房养房”,石库门房子整栋可以出租给外来居民,比方公司的高级职员就在这里租一幢。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隔灶头香”。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来产生一部分资金,拿这个资金再用于保护石库门的文化、海派老建筑的文化。】)
【口播】老建筑保护,是尴尬,是无可奈何,更是一个需要众人齐心协力的漫长过程。几天前,黄浦江边 英商班达蛋行旧址上的一座老仓库被拆除,区属单位事后回应 因为看到建筑摇摇欲坠,几乎成为危房,出于安全考虑将其拆除,根本不知道建筑属于“不可移动文物”;上月底,同样是历史保护建筑、位于广东路四川中路,原三菱洋行大楼的大部分外立面竟然被刷成灰色,通过喷砂的大楼虽然与周边老建筑相比“焕然一新”,但建筑的历史感荡然无存。
相比而言,金陵东路百年历史建筑“骑楼”就算比较幸运的,针对骑楼将被拆除的传闻,黄浦区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党组书记张莉说,尽管骑楼目前还没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单”中,但区里从来没有动过要“拆除”它的念头。
(为了更好的保留他,考虑将它纳入上海风貌保护道路的推荐名录中。在后续的地块建设中,会听取广大的公众和专家各方面的意见。在保留风貌特色机理的同时,结合城市更新来确定这个区域的保护的方案。黄浦区有这个责任和信心做好金陵路骑楼的保护和保留,让这个历史风貌和特色在这个街区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金陵东路正在申报市级风貌保护道路推荐名录,沿金陵路这块,居民和单位搬迁主要采用封堵、看管保护的举措,下一步还会结合轨交站点的建设和项目的建设做专题研究,这意味着骑楼风貌将被保留。
发展经济和文物保护并不矛盾,有时候,有故事的老房子比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更有魅力。新闻晨报的标题令人伤感:骑楼的吟唱:把辉煌、破旧还有一种生活带向历史。没错,消失的老房子不会回来。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根,是一座城市文化和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不少地方仍在进行旧区改造,应该怎样对待老房子,值得各方深思。
热点新闻:
天气预报:
周日最高气温回升至27℃ "小满"节气后气温将进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