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英雄金笔厂刘根敏:29年,于笔尖上淬炼匠心

12.11.2016  10:06

  原标题:29年,于笔尖上淬炼匠心

  编者按:由劳动报社主办、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六届世界500强企业劳动论坛即将举行,本次主题是“工匠精神·员工智造”。

  “中国制造2025”,必然呼唤高素质员工的“智造”。无论机器制造如何发展,我们也不能放弃工匠精神。正是这一份“手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也是这一份“匠心”,累积了无穷的智慧。

  今天起,我们将刊发系列报道,记录“上海工匠”的平凡和不凡,记录现代企业的匠心文化,以期助力“中国制造2025”,敬请关注。

  手握略有分量的钢笔在纸上流畅游走,墨水顺着带有梅花图样的精致笔尖匀缓而下,化作一行行漂亮的字迹。行云流水般的书写乐趣,相信不少人都有过亲身体验。一支好的钢笔,笔尖是其灵魂。而在一枚小小的笔尖上下足功夫,便是上海英雄金笔厂有限公司笔尖车间金笔小组组长刘根敏这29年来所做的事。

  1987年,年仅18岁的刘根敏从英雄金笔厂技校毕业,随即进厂工作。在年复一年的摸索、历练中,他从一个对制笔工艺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班组长。作为钢笔的核心部件,笔尖制作误差率直接关系着一支钢笔的品质。为了把笔尖的制作误差率降到最低,刘根敏在不断的尝试、改进后,总结出一套从设备维修、磨具调成、磨具修理到产品出产的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并获得厂部组织的技术比赛第一名。然而,在追求极致工艺的路上,这些探索还远远不够。

  要成为一名工匠级的技术工人,靠的不仅是手,更是脑。“在制造笔尖的过程中,有些产品的要求很高,误差必须控制在几丝之内。特别是在金笔尖的加工中,由于它的材质和价位不同,要求还要更高。”刘根敏说。近30年的从业生涯中,尤其令他难忘的是,1997年生产香港回归纪念笔的那段经历。当时,纪念笔的生产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在纪念笔专用的18K金笔尖的制作过程中,商标打在金片上总是有偏差;二是金笔尖造型试制中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在笔尖腰身的连接处和以前的做法无法完美连接。现有条件不行,刘根敏就动起了改进加工设备的脑筋。在不断试验中,根据金笔尖的造型及特性,他设计出了多功能模板,使得商标打在金片上无误差。他还发动全组成员共同开动脑筋,制作出一把专用工具,用手工调整的方式解决了第二个难题。

  29年来围着小小的笔尖精雕细琢,刘根敏坦言,也曾有过倦怠期,但以自己沉稳内敛、平常喜欢“修修弄弄”的性情,又离不开这小小的笔尖,索性沉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到最好。

  目前,上海英雄金笔厂所有的荣誉产品,如世博特许产品“中国红”14K金笔、APEC官方专用高档金笔、G20专用笔等产品的金笔尖等,都出自刘根敏所带领的小组。而他自己,也一直用着“简朴实惠”的英雄329钢笔。

  最近“双11”,刘根敏也格外忙碌。“这两年,本来受冷落的钢笔又火起来了,特别是高档金笔,已经是供不应求了,所以我们也在加班加点抓产量。自己做的钢笔受欢迎,忙一点也开心。”说起这个,他语气里带着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