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探索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 助力新型工业化改革试点

29.12.2015  11:10


  接近年底,金山区面向各街镇和园区的全新考核体系出炉。看到新的考核表格,金山二工区的董事长王明辉喜忧参半:“以前,我们领导班子被考核,主要是招商引资等增量指标。但如今,55%的分值与减量指标有关,包括关停企业、整治环境等……”但记者发现,在金山工业区的考核表中,经济发展指标仍占到了65%的分值。

  原来,面向“十三五”,金山已将全区划分成了优先发展区、优化调整区、生态产业区、创新发展区4个功能板块,每个板块都有不一样的产业目录、财政分配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这样一来,各街镇和园区发展产业不再各自为阵,导致重复浪费、无序竞争,而是更注重面上的分工协同,各有侧重,谋求一个地区的科学协调发展。

  “调整‘指挥棒’的方向,促进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正是金山新型工业化专项改革试点的内容之一。”金山区委书记李跃旗表示,只有体制机制转变了,改革发展的动力才会更强劲;自2013年7月启动改革试点以来,金山积极探索一条与传统工业化相区别的,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等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并为此制订了9大类34项的试点改革工作。到2015年底,金山已基本完成14项工作,改革试点从起步阶段进入冲刺阶段。

  在一项项具体的改革任务背后,金山区探索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以助力新型工业化专项改革试点。金山区发改委主任陈国忠告诉记者,4个功能板块的规划定位,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政策、财政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的调整,体现了“如何更好地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与此同时,该区还尝试用改革实践来回答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等。

  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这两年金山出现了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新模式。例如,2013年开始,金山第二工业区里,活跃着一批来自第三方的安监专家,每天为企业开展免费“安全体检”,每周出具安全隐患报告,要求立刻整改。在“查隐患、严治理、防事故、保安全”中,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对企业进行不间断抽检,做到安全监管的全员、全过程、全天候覆盖。迄今,“第三只眼睛”已覆盖全区10个街镇和园区,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1.6万余项,接受重大危险作业和外来施工作业报备并开展现场指导3600余次,将一大批安全隐患在襁褓中。

  到目前为止,金山区还累计向社会公布八批47家危化品行业生产安全“黑名单”单位,向252家企业发放“警示单”,对235家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诫勉谈话,在行业中起到了明显威慑作用。据透露,进入“黑名单”的危化企业,不仅在网上曝光,还被抄报给规土、电力等21个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金融机构、上海化学工业区和上海石化。“土地批不到、贷款贷不到、产品卖不掉,违规企业受到了市场的惩罚。

  在陈国忠看来,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革试点,政府不能缺位,要在基础和公共领域发挥主体作用,但在其他领域和方面,还需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除了第三方服务和黑名单制度外,2年前金山区政府还出资3亿元设立了“创业金山引导基金”,着重引导社会资本到金山,投资新材料、绿色创意印刷、新能源等本区重点产业领域。

  来到金山工业区高楼村,村总支书记周仁元告诉记者,去年和今年村里已请走26家小企业,都是铸造、印染、小化工行业的“三高一低”企业,剩下的3家企业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部关闭。由此,村里每年将损失40万元租金收入。但老周还透露,这几年区里每年对各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已翻了一番,同时在市、区、镇以及市级大集团的帮扶下,高楼村作为经济薄弱村,还获得了10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购买商铺等,今后每年可获得60多万元的租金。

  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期末,分布在金山村里的小散乱企业将被全部关停。对于不少村子来说,这意味着将失去厂房租金、土地租金等一大块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不少村民还将失去就业岗位,怎么办?必须平衡好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目前,金山区一方面推动集建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并通过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政策,为全区80多个经济薄弱村新增8亿多元经营性资产,使每个村每年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