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改善重点区域交通 做好区区道路对接

30.03.2016  10:31

  ■本报记者 茅冠隽

  “育秀路的堵不分时段,从早高峰堵到第二天凌晨。”交警告诉记者,育秀路位于南桥镇中心地段,路不宽,车很多,在马路上随意停车现象常有发生,马路俨然成了停车场。

  上海的马路堵在哪儿?答案可能出乎意料:除了中心城区那些耳熟能详的堵点,市郊甚至是远郊地区也有不少路段让人闹心。人口大量导入、机动车拥有量增加、基础设施跟不上、规划问题、管理力度……这些都是郊区道路拥堵的“病因”。要疏导远郊堵点,使“城市血管”畅通起来,需要交通执法等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改善重点区域交通

  远郊马路都是笔直绵延数公里,开十分钟都见不到一辆车的吗?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就错了。“拥堵圈”越来越大,已经是上海交通的一个特点。以往出了内环就不太堵,后来到了外环就开始堵,如今远郊也出现了类似南桥中心区域的堵点。像奉贤人民路、育秀路、南奉公路等城区中心路段,路边高楼鳞次栉比,学校、商厦、医院、公园一个挨着一个,车多得让你有置身市中心淮海路的错觉。

  随着城市格局改变、人口大量导入、机动车拥有量不断攀升,郊区的交通压力不断增加。调查显示,郊区新城的小客车拥有水平为每千人160辆,较中心城区每千人128辆的水平要高,郊区2014年小客车出行量较2009年增长56%,增幅大于中心城区。与此同时,中心城周边和远郊新城人口快速增长,新增常住人口中七成以上增加在外环以外的郊区。

  怎么办?要想让“计划”赶上“变化”,必须看到远郊百姓的实际出行需求,发展多层次公交网络,提升重点区域交通功能。

  在这方面,青浦目前已有很好的尝试。今年,青浦区继续推进“公交城区”创建工作,计划实现高峰时段区内主要公交线路间隔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同时通过调整张江青浦园、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内的公交线路、开辟高峰线路和增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等措施,解决上述“一园三区”的公交出行问题。

  另外,国家会展中心周边也是容易导致拥堵的区域。虽然目前已有骨架路网,但仍存在疏散能力不足、支路网系统不够完善的问题。下一步,青浦区将结合西虹桥商务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会展中心周边路网结构,逐步实施诸光路、蟠龙路等主干路以及西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支路网建设。

   做好区区道路对接

  去年10月,市人大代表黄永锡曾赴浦东新区老港镇调研,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老港镇和与其相邻的书院镇,在各自有公交通行的路段是沥青马路,宽敞且安全;而两镇都不管的“最后一公里”,道路窄到只能单车通行,而且未铺设沥青,车行缓慢,极易拥堵。

  问题出在何处?基础建设不成体系是关键。由于管理权限等原因,道路格局的调整和完善仅局限于本区、镇区域范围内,未能和周边区、镇道路实现对接,这就增加了百姓出行的时间和成本。在奉贤区交通委员会主任施连规看来,郊区道路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区县通常会根据行政区划分来考虑路网规划布局,缺少眼光更长远的“通盘考虑”。

  施连规认为,郊区“治堵”,应做到干部责任到位、财政保障到位、群众工作到位,由政府牵头,做好区和区之间的道路对接,真正让市民的出行更加便利。这样的对接不仅是打通一条线,而应“结线成网”,在区域和区域间用纵横相交的方式做好道路建设,对随之而来的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等问题也要做好预判,防止出现管理真空。

  目前,不少郊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已渐成体系,把市民的感受作为评价标准,并放眼未来的发展。青浦今年制定了城区交通“排堵保畅”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力求在对城区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对拥堵状况做出改善。计划包括了新建、改建2个地下公共停车场,新建、改建2个城区道路项目,渠化9个道路交叉口,改造96个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等,总投资约1.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