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立都市现代农业科创中心,首批成果转让1400余万元

06.07.2016  14:22
  7月5日下午,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上海市农科院揭牌成立,今后将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共同打造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上海加快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创新驱动力。
  
  会上,市农科院的1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成功签订转化转让协议,转让金额达1400余万元,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走上了“高速路”。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上海正按照中央要求加快科创中心建设,市委市政府明确科创中心建设必须要紧紧抓住成果转化、体制创新和人才发展环境三个最关键的问题。其中,成果转化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软肋。成果转化不了,就无法实现应用,就难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如何提高科研成果从“”变成“”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让更多农科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产量和效益?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成果转化真正富起来?针对这些问题,昨天揭牌成立的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接下来将展开一系列创新突破。
  
  上海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表示,到“十三五”末,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团队,获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品。同时,构建都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建大生态与大健康等新学科领域,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揭牌仪式之后,来自上海市农科院的6位科研专家还带着各自最新成果上台推介“找婆家”,吸引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的100多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主、风险投资人在台下举牌响应。这几位科研专家,可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 重量级人物。
  
  比如罗利军,长期从事水稻遗传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过国家863项目、国家“973” 项目、国家“948”重大专项等,10多年前带领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旱稻不育系“沪旱1A”,现在正致力于节水抗旱稻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推广。他现场推荐了5个节水抗旱稻苗头品种,其中一个品种去年在全国128个水稻新品种PK中,获得了“产量排名第二、米质排名第一、抗性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被业内评价为最具潜力的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目前,已有公司愿意出天价来购买这一新品种。
  
  而叶正文不仅是国家桃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也是上海周边地区果农眼中名副其实的“财神爷”,带领大批农民通过种植果树实现了增收致富。当天,他介绍了两种新品种黄桃,其中“锦枫”黄桃是早熟品种,比一般黄桃早上市15天到20天,果形圆整漂亮,香气浓郁,“锦花”黄桃则是晚熟品种,比一般黄桃晚熟10天到15天,个头可达半斤以上,甜香适中,且产量稳定。这两个新品种可以将黄桃的成熟期往两头拉伸,使之上市时间延长一个月左右,备受种植户和消费者欢迎……
  
  “这是在农业科创成果转化上的一种新尝试。”市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将定期举办类似的路演活动,借助这种模式让农技成果发明人、应用人及投资人形成“交集”,让农业科技成果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在充分沟通和交流的情形下,达成项目合作意向或协议,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 【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