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公交都市"延安路之后下个中运量公交也选在市中心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今年,上海的主题是“选择公交,绿色出行,交通文明,从我做起”。提倡通过公交、地铁、慢行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宣传“无车”理念、降低空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
今年也是上海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关键之年。2015年,上海响应交通运输部号召,全面启动“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其中18项指标已提前完成“公交都市”创建目标,今年将完成8项指标。目前,全市正通过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打造“绿色公交”“智慧公交”“人文公交”。
“3个1000公里”公交系统
近年来,上海公共交通的发展以大容量的轨道交通为主,轨交网络“四通八达”。截至去年底,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全面建成,全网运营线路总长首超600公里,增加到617公里。“十三五”期间,本市将继续完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全面推进216公里线路建设,涉及10条地铁线,到2020年底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超过800公里。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单日最高客运量多次刷新纪录,单日900万以上乘次已成常态,多次突破1000万人次。继续推进公交网与轨交网的“两网融合”,全市70.3%的轨道站点周边50米半径范围有公交线路服务,86.4%的轨道站点周边100米半径范围内有公交线路服务。
仅靠轨道交通,仍不能解决人们的出行需求。作为中心城区东西向交通走廊和大客流公交走廊,延安路中运量工程项目西起沪青平公路申昆路,东至延安东路外滩,预计2017年1月开通试运营。延安路中运量公交工程设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时速有望提升五成至每小时20公里,发车间隔缩短到3至5分钟,打通一条东西向公共交通客流大动脉。
上海市规土局副局长徐毅松说,上海未来将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模式,在既有市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系统基础上,构建由区域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城市轨道、中低运量轨道、中运量及常规公交和多元辅助公交等构成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达到“3个1000公里”,即市域铁路(干线铁路、城际铁路)1000公里,地铁(轻轨)1000公里,以及中运量系统(现代有轨电车、胶轮系统等)1000公里。提供因地制宜的公共交通服务,全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重达40%,全市平均通勤时间不大于40分钟。
市交通委道路运输处副处长王建军说,下一个中运量工程也将选择在中心城区。同时,其他形式的中运量工程也已陆续展开,如张江、松江的有轨电车,奉贤的BRT项目。据介绍,奉贤BRT线路规划从南桥汽车站至东方体育中心,覆盖奉贤区、闵行区、浦东新区,总长31.2公里,全线共布置24个中途停靠站,2个公交首末站,1个区间站,预计2017年12月开通。根据沿线道路新、改建工程设计方案,结合快速公交设置标准,南奉公路—贤浦路—南行港路—浦星公路(即南桥汽车站至轨交8号线沈杜公路站段)采用的是BRT标准专用道;浦星公路(即沈杜公路至东方体育中心段)则采用辟设公交专用道的方式运行。
优化调整保障公共交通路权
王建军坦言,距离2017年上海创建“公交都市”,还有7个指标尚需“加把劲儿”。比如,到2017年,公共交通在城市机动化出勤的分担率占比由目前的66%提升至67%。
别小看这“1%”。上海自2015年开始,人口基数不断增加,人均出行次数也在增加。过去5年中,上海道路面积上升8%,小汽车保有量上升50%。要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
公交专用道建设,是保障公共交通路权的重要措施。今年,市交通委持续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25公里,涉及金桥路(浦东)、四平路(虹口、杨浦)、宝杨—宝安公路(宝山)以及吴中路(徐汇、闵行)。除金桥路已由浦东新区实施完毕外,剩余三条道路均计划下半年内实施完毕或开工。交通大整治后,公交专用道作用进一步发挥,早晚高峰公交车速均明显提升。共和新路、龙吴路、沪太路、延安西路等放射性干道,以及西藏南路、大连路、河南路、天山路等次干道公交车速提高10%以上。
2013年以来,全市共优化公交线路1028条;为解决市民换乘轨道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线路达197条,日均服务乘客50余万人次。今年,上海结合轨道交通和枢纽建设、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房基地)开发、边远小区配套、城乡一体化建设等,继续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为方便大型居住社区和新村小区居民出行,2016年新辟调整20条左右公交线路,继续推进“最后一公里”线路挂牌服务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最后一公里”线路时刻表挂牌服务已完成86条,计划9月底前再完成41条,12月底前再完成61条。
智慧服务为公交注入新活力
上海正积极行动,力争不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智慧公交、绿色公交、人文公交”的建设,正在为公共交通注入更多新活力。
自2013年底公交行业推出“上海公交”手机APP以来,目前已覆盖巴士、浦东两大集团所属的975条公交线路,约14000辆公交车,下载量300万次。“上海公交”APP已实现每10秒将更新信息推送,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巴士集团积极对候车站亭进行升级改造,中环内所有通电站亭都安装55寸候车信息屏,对车辆到达信息进行预报。浦东公交最后一公里线路上实现了太阳能电子站牌的全覆盖。此外,巴士、浦东两大集团积极推进智能化调度系统建设,实现了中心城区全覆盖。目前共有626条线路5852辆营运车辆纳入智能调度系统,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能。
本市“绿色公交”建设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已完成公交行业4000余辆公交黄标车的提前淘汰更新工作。2015年公交行业投放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1534辆,目前全市环保型公交车共计3980辆,占全部运营车辆的23%。
2016年,本市计划新增及更新公交车2200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900辆,占比达到85%。公交车国三排放加装尾气后处理装置正在稳步推进中,截至8月份,已完成5000余辆公交车改装工作。
相关链接
BRT: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Rail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Bus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中运量交通方式,通常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集成调度系统),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模式的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自1974年巴西库里蒂巴市建成第一条快速公交线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快速公交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北京、广州、郑州、常州等城市中,都相继建设运营了BRT项目。
常州BRT2008年建成,是国内第一条真正意义的“中央侧式站台”快速公交项目,将快速公交专用道设置在道路中央,而快速公交的车站设置在专用道的两侧,快速公交车辆采用右开门。
据悉,截至2013年常州快速公交项目共有14条线路,总长近250公里。其中,共有2条主线、3条区间线、7条支线和2条环线,全面形成“十字加环”快速公交客运走廊网络。
专家观点
保障公交路权才是治堵出路
■徐康明(美国3E交通咨询公司创始人)
一个理性、公平、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政策,应该以公共交通以及绿色交通方式满足绝大多数市民出行机动性和可达性的需求。
一些城市希望通过修建地铁转移部分地面公交客流,试图把地面道路空间腾出来供小汽车使用,改善道路交通拥堵。这种设想是非理性的,小汽车通行条件改善将进一步刺激小汽车拥有和使用,增量会使整个道路系统更拥堵。
如今,一些特大城市已面临地铁线路运能不足的困境。地铁人满为患,系统超负荷运营,不仅会对地铁运营带来重大隐患,也降低了服务品质。地面公交可以弥补地铁服务覆盖面的不足。提升公共交通总体服务水平,应采用“双管齐下”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地铁和地面公共交通系统。这就要求对现有的道路资源进行路权重新分配。设置公交专用道,一方面,会为公交提供运营稳定性和速度的保障,另一方面,会让小汽车行驶的状况比原来更差。只有让小汽车不那么方便,原先开车的人才会转向使用公共交通,进而提升道路系统的总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