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调查江桥二手车市场 镇政府:如不合法坚决取缔
3月9日,本报刊发报道,揭露了位于嘉定江桥地区的几个二手车市场采用“调包计”和“隐瞒车辆真实信息”的方式,欺骗消费者高价买下即将报废的下线出租车。几天来,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嘉定区公安分局以及江桥镇政府等部门非常重视,实地调查,召开专题整治会议,研判案件属性。江桥镇政府向本报明确表态:这些二手车交易场所,如不合法,会坚决予以取缔。
销售方或涉嫌消费欺诈
此前的报道中曾披露,记者陪同上当的消费者在报案时,派出所表示此类案件属于“合同纠纷”。嘉定区公安分局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这些上当的案例不符合“合同诈骗”的法定构成条件。据介绍,合同诈骗的特点在于虚构事实,如虚构经营主体、伪造车辆证件等;但在报道中的二手车交易中,车辆虽然已接近强制报废年限,但却是真实存在且可以过户交易的。因而,此类情况不具备诈骗刑事案件立案的法定构成要件。对于涉嫌伪造车辆行驶证、发动机号骗取他人财物的,公安机关将严厉打击,从严追究涉案人员刑事责任。
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排摸情况后认为,报道中披露的三处交易场所并不能定性为非法二手车交易市场,其不符合相关法律中对于“商品交易市场”的定义,其性质更像是车辆的集中停放场所。
不过,梳理消费者的交易流程后,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如果消费者提供的相关证据确凿,车辆销售方存在主观故意通过虚假说明和演示来销售商品,涉嫌消费欺诈。依照相关法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予以处罚,车辆销售方还必须“退一赔三”。
目前,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综合消费者提供的证据开展调查。
下周拿出最终处置方案
在与公安和市场监督部门的沟通中,双方均表示相关案件非常复杂,车辆销售方为了达到欺骗的目的,玩了很多花招。如合同上的卖车方只写了一个人名,乍一看,这只是个人与个人的交易;但从市民提供的刷卡记录来看,收款方其实是一家二手车经销企业。这都给调查取证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执法部门建议,除了介入调查外,区域行政管理部门也应该通过社会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消除此类不良现象。
据记者向江桥镇政府了解,镇相关部门也已经介入。3月9日当天,江桥镇政府就已召集江桥派出所、江桥市场监督管理所、镇经贸办、幸福村等单位和部门,召开了专题整治会议。会后,镇经贸办、镇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就已开始了实地调查和处置。下周,各部门将再次碰头召开实地会议,拿出最终的处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