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大学生把社会实践当作负担
时值暑假,“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进行,而开学后,几乎所有学校都会要求学生上交一份盖章证明和一份几千字的报告,用以证明参加暑假社会实践的成果。但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大学生把社会实践当作一种负担,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只是走形式,甚至已逐渐变质。
淘宝竟然在网上叫卖社会实践
在淘宝网,记者输入关键词“社会实践报告”,很快就搜到377家店铺。其中一家旺铺,6天就有149笔的成交记录,在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一般的店铺也有10到20笔的交易量。
翻看评价,各种映入眼帘的好评很是触目:“没的说,很好,要求的都做到了,不愧是专业的!”“论文和实习报告都是在这家写的,都通过了。”“非常守时、内容也丰富、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及时修改了”……
记者以学生身份,联系上淘宝的一位卖家,对方表示,代写流程很简单,只需填写一份约稿单,把姓名、实习地点、时间等具体要求交代清楚,付一半的定金,即可让写手进行写作。“一般3至5天就可以收到样品。”卖家表示,论文、文章、可行性报告、实习证明都可以。
问到价格,卖家声称,1000字收取50元,如果3个或3个以上一起,另有优惠。对于大学生最害怕的重复率问题,卖家称自己的文章都是原创,并不存在重复的情况。“如果审查发现不足之处,在不更换题目和增加过多字数的情况下,免费修改,直到通过。”
除此之外,也有学生直接选择在网上盖章。搜索网络,不乏“盖社会实践证明章”的卖家,价格大多在人民币10到30元不等,个别店铺的暑期成交数量已达五六百条之多。
一些大学生为啥不愿参加社会实践
暑期过后要大四的罗同学就通过淘宝买了这样的一份实践报告。小罗告诉记者,自己准备考研,暑假时间都要用来复习。但学校规定,有两个学分必须通过实习来获得,修不满学分则不能毕业,“为了完成任务又不耽误时间,在网上买一个是最方便快捷的。”小罗说。
除了复习考研、考公务员,也有大学生觉得与专业对口的实践活动不好找,还不如在家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同学小白说:“忙碌了一个学期,好不容易放假了,就想和好久没见的老同学一起玩儿。”小白认为,暑期实践活动对以后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大的帮助,工资也很低。“找个兼职或许还能赚些钱。”
而今年刚毕业的苏同学也表示,自己在淘宝网上买过几次实践报告。她说,为了方便大学里的报告填写,还买过一个章轮着盖。小苏还说,她的同学也在淘宝上买过代写的实践报告,“老师都没有看出来,结果都很顺利通过。”
“去社区打扫一会儿卫生,就可以得到一个章。”“我的实践盖章一直都是父母帮忙盖的。”“没有实践过,别人出去实践,自己挂名在他们队伍里,然后跟着他们盖章就行了。”面对如何解决社会实践的盖章问题,不少同学均“实话实说”,选择“走捷径”。
小崔是其中一个。大学三年,几个暑期她都没参与过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到假期结束,就将暑期实践表拿到父亲的单位里盖个章,并让父亲写上“实习表现”。小崔说,不想出去,是觉得实践太累太苦。小崔还告诉记者,她还帮过班里的不少同学盖过章。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没有父母“庇护”的学生,则会“青睐”去街道、居委会盖章。大学生小陶告诉记者,她的社会实践只需要半天就可以完成。“到社区去打扫卫生,整理文件,就可以完成社会实践评价和盖章。”至于为什么没有参与学校的实践团队,小陶表示,学校的社会实践团队太少,自己没有被选上。
同样选择去居委会的小张则表示,因为社区里有认识的人,盖章容易。“不参加学校的实践活动就是因为想回家啊。”小张表示,并非自己不想参加社会实践,大一时她还满腔热情地参与了学院组织的了解贫苦乡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但自认为收获甚微。“也不让我们实地调查,调研问卷基本上一天搞定。事后,每人写份感想上交就行了。”在小张看来,社会实践的形式化,让这次实践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意义。
近年来,为了增加社会实践的多样性,不少高校组织了学生奔赴农村或进入各行业进行社会实践。但由于都是去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进行实践,很多同学大一去过之后就不愿再去。“特别不愿意去农村,受不了那个苦。”参与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的黄同学说。
只有从中受益,学生才会真正感兴趣
针对学生这种靠盖章来应付社会实践的行为,记者采访的杭州几所高校的老师都坦承:情况确实存在。“往年也查到过,但很难真正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团委书记王林祥表示,社会实践是让大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机会,“网购代写的实习证明,背离了初衷,对大学生的能力增长没有任何的帮助,如果‘走过场’盖个章了事,也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团委书记赵干表示,针对这类现象,他们采取后期监督审查机制,在学生交上来的报告中,抽样进行电话回访,防止学生出现弄虚作假现象。
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团委书记赵鹏认为,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关键在于要让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受益。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高校为调动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煞费苦心。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把社会实践作为教学计划一部分,并有学分要求。在今年,该校还首次将思政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统一纳入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范畴,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跨学院、跨年级、跨专业组队进行实践项目申报,对优秀团队还给予学校立项资助,以调动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浙江大学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为学生构建优良的实践平台,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社会认知、专业提升、海内外学习等不同方向的实践类型,让同学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浙江传媒学院结合专业,让学生带着项目、课题走向社会。如在这个暑期,该校摄影化妆专业的30多位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到天台永溪乡的24个村,为1000多位农村老人拍摄照片,同时调研农村文化以及文化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既服务了群众,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浙江传媒学院团委书记赵月峰认为,用盖章来应付社会实践,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和一些高校对此把关不严外,也与一些学校布置的实践活动项目存在形式化、操作性不强有关。
据了解,受制于时间、经费等因素,一些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有许多属临时性安排,缺少长期的规划,在实习选择上,形式重于内容;活动选定的对象往往偏重于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山区贫困儿童等群体;也有的因为指导老师没有给予必要的深入指导,或者实践设计的项目与学生的专业没有对接,让学生失去了兴趣。
赵干认为,社会实践可以突破只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实践的局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实习单位,这样效果会更好。
原文链接:上海教育新闻网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guonei/gedi/2014/08/25/72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