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一千零一面”活动
历史好像渗透在那不勒斯这座意大利南方城市的每个毛孔里面。走在那不勒斯,随处可见历史风雨烙下的各种深浅不一的印痕和斑驳。历史在那不勒斯是那么的散漫,那么的不拘一格,那么的遥远深邃,然而又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既有丰富的神性,又充满了深入骨髓的人间烟火。呆久了,这里甚至会让你觉得很多地方的历史是失真的。就是在这座写满了无尽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所大学,它的名字叫东方大学。单单取的这个名字,就让你觉得它是有胸襟和抱负的,是志向高远、目光深邃的大学。而帮助它实现抱负的强有力的合力之一恰恰就是与它合作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举办的主题文化活动 “ 中国文化:一千零一面 ” 在这座城市的不同空间举办,从市政广场,到平民广场,从海边城堡,到科学城市博物馆,从大学课堂到教堂,从公园到音乐厅,让那不勒斯人和来这里读书、旅游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领略中国文化。单单从2015年九月份开始到现在, “ 中国文化:一千零一面 ” 就把这个活动定位为精英的立意,通俗的表述,喜闻乐见的叙事,是观众与文化精英直接的、面对面的平等对话和温暖人心的交谈,丝毫也没有深居高堂、一副拒人千里的冷漠姿态。毕竟,文化本来就应该是贴心的,是温馨的,是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因此,从一开始,孔子学院就决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中国文化的内涵首先要被更多的人感受、理解、领会、内化,并且能够成为他者今后判断世界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可以参照的思维和文化意识。 “ 威尼斯的中国电影在那不勒斯 ” 展示的是当代中国先锋导演的作品。电影人的介绍,影评人与导演的深度访谈,观众和导演的家常式的对话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来自巴黎社会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学专家通过人类学的视角向人们呈现了 “ 中国烹饪的昨日和今天。 ” 这样的视角让你突然发现,社会的礼仪、人性的自由、制度的文明和进步程度原来就生香活色地摆放在你每日的餐桌上。 “ 中国万花筒:意大利新闻记者眼中的中国变迁 ” 摄影展包括了在北京呆了10年的摄影记者所拍摄的关于中国人的精神变化和中国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 “ 一杯茶:《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推介会 ” 是由意大利目前驻京记者采访莫言、余华、苏童等作家之后整合而成的介绍当代中国一流作家的新书。通过新书这个窗口,由读者提问、作者阐释等方式,许多对中国当代文学感兴趣的学子了解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并通过作品感知到中国社会脉络的跃动。 “ 中西交汇:《诗经》的灵感和欧洲音乐人的吟唱 ” 是法国和英国音乐人和作曲家从中国的古典作品《诗经》获得关于爱情和人伦的启示,久经酝酿,结合西洋乐器和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主调以男女领唱、合唱、复调回旋等样式把中西文化交融表现得漓淋尽致。遥远的《诗经》芳香就这样活脱脱地以音乐形式不知不觉地被“薰”出来了,浓厚深醇而又透明。由金融学家、国务院参事夏斌教授主讲的 “ 转型中的中国当代经济 ” 讲座直接鲜明地回答了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经济形势感到困惑的问题。上外比较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和研究专家宋炳辉教授 “ 在政治和文学之间:茅盾的文学遗产及其影响 ” 在东方大学中文系和中国学研究的师生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不少专家希望将来到上外取经交流。
“ 中国文化:一千零一面 ” 这个标志性文化主题活动其实是上外孔子学院几代人努力的结果。这一主题是由外方院长、语言天才白莱姆教授策划选定。但是,它的顺利落实则要从首任院长张红玲教授开始。是她到东方大学谈判、签订协议、筚路蓝缕创办了孔院。第二任孔院院长张群教授致力于夯实执行的基础。第三人院长龚龙升教授精心经营,帮助实现了“全国优秀孔院”这个突破。现任院长徐海铭教授则注重悉心打造这个品牌,并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图谋变革和优化。这一主题活动的顺利落实当然少不了上外选派的优秀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悉心合作和不折不扣的执行。现在那不勒斯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们更是在这个品牌的鼓舞之下,致力于把这个主题办得声誉更隆,影响更大。如何在汉办、上外顶层的统筹之下,通过汉语教学和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呈现和深度学术交流,把中国文化的印痕在那不勒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镌刻得更深,这是我们目前正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作者徐海铭,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现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