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退出历史舞台 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
不知道您是否购买过“保本基金”,“保本基金”这个词,以后将不存在了。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昨天介绍,为了避免投资者对保本基金产品可以绝对“保本金”的误解,证监会将其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发布指导意见,取消连带担保机制、限定规模上限。
不能“绝对保本”,保本基金被更名
据邓舸介绍,目前我国存续的保本基金共有151只,资产净值约3200亿元,总体来看,保本基金运行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到期不能保本的情况。但是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保本基金的保障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保本策略可能失效,保本基金快速膨胀可能带来风险。为了充分揭示这些风险,保本基金将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
邓舸说:“保本基金虽通过一定的保本投资策略运作,并引入相关保本保障机制达到‘保本’目标,但保本投资策略及保障机制的安排,并不能确保对投资本金的绝对保障,在极端市场情形下,投资者仍可能面临投资本金亏损的情况,为充分揭示此类产品不能绝对保本的风险,建议对‘保本基金’的名称进行调整,改为‘避险策略基金’。”
取消连带责任机制,消除局部金融风险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修订《意见》取消了避险策略基金的连带责任担保机制,并限定了规模上限。
据了解,目前已发行的保本基金都采用连带责任担保的保障机制,担保机构有权无条件向基金管理人进行追偿,基金管理人实际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投资本金承担保本清偿义务。通俗来说,就是即使第三方担保公司出了问题,投资人也不用担心,“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基金公司还在。普通投资人看似得到了“保障”,行业整体风险却不容忽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因为这个机制‘兜底’,一些中介机构、资产管理人觉得可以‘保本’,将‘蛋糕’做的很大,基金快速膨胀,最终导致破产,这种情况也是比比皆是,造成局部性金融风险累积。《意见》对于提升投资者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专业管理能力,释放局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都有积极的意义。”
新老划断原则:做好新旧衔接
那么,对于广大投资人来说,持有的保本基金要换名字了,投资和收益方面会有什么变化吗?邓舸表示,为做好新旧衔接,指导意见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进行过渡安排。
对存续的保本基金,仍按基金合同的约定进行运作,无须变更基金名称,但在保本周期到期前不得增持不符合规定的资产、不得增加风险资产放大倍数等;存续保本基金到期后,应当按照指导意见的规定,调整产品保障机制,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不符合的应转为其他类型的基金或予以清算。
邓舸表示,这次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有利于促进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2017年,为持续推动资本市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行业运行效率,证监会将陆续组织制定多项金融行业标准。(记者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