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有了新规范

22.09.2014  10:59

新闻中心讯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作为主笔单位,在全国率先制定的“上海市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管理规范”近期已由上海市卫计委在上海发布实施,该规范对降低急性肾损伤病人的死亡率,规范和提高上海市危重急性肾损伤诊治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这是记者9月12日至14日从在上海召开的由国际血液透析学会与上海市医学会共同主办,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八届国际血液透析学会大会暨2014上海急性肾损伤国际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据了解,急性肾损伤属危重病症,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是通过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方式连续、缓慢清除水及溶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以替代肾脏功能,较普通血液透析,该技术延长了血液净化治疗时间而降低了单位时间的治疗效率,使血液中溶质浓度及容量变化对机体的影响降到最低,该技术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内稳态平衡。


第八届国际血液透析学会大会暨2014上海急性肾损伤国际论坛第一天会议场景

本次会议共同主席、上海市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肾病与透析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丁小强教授透露,全国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平均死亡率高达50%左右;发展中国家罹患终末期肾脏病即“尿毒症”的患者日益增多,如何使用有限的透析资源已成为医疗保障工作的巨大难题。据透析登记数据,我国目前有透析患者近30万,其中血液透析近24万,较2010年增长近60%。如今我国血液透析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无论病人数量还是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均大幅增长,致使在透析快速发展过程中,血行传染病等的防控、透析质量、透析规范的制定等问题日显严峻,加之,以往我国对于急性肾损伤的诊疗没有统一标准,各自为阵,导致死亡率高,因此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诊疗指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回归率,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尤为重要,而《上海市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管理规范》率先出台,对合理发展透析资源,减少相关并发症,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提供医疗保障,严格规范化培训,保证医疗安全有积极意义,对全国有借鉴作用。

据悉,上海市卫计委已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纳入上海市第二类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能力审核、准入和监管,并对可以开展该技术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技术人员资质和技术管理作了严格规定和限制。

据悉,第八届国际血液透析学会大会期间,为了给从事肾脏病临床的医疗、护理和工程技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了解肾脏病学血液透析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培养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学术交流水平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大会还设立了多个肾脏病血液透析领域的学术交流专场,希望通过该平台进行多学科的交流和多角度的视野和思维推动我国肾脏病学透析领域的发展。相关专家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将有力推动我国透析领域的医疗、护理和工程技术水平的提升,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