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远离毒蘑菇 尽量避免火锅烹调蘑菇
每年秋季,都会有误食毒蘑菇的事件见诸报端,尤其是因为蘑菇的品种多种多样,中毒后的表现又是千变万化,让大家防不胜防。
毒蘑菇学名为毒蕈,含有多种生物毒素,食物后中毒程度与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以及个体差异有关。
中毒类型、症状有哪些?
胃肠道反应型这是最常见的反应,此类型致毒的蘑菇约有70多种。一般在中毒后10分钟至6小时起病,主要症状为胃肠道紊乱,一般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将出现电解质紊乱,急性肝、肾损伤。一般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
神经精神型此类型致毒的蘑菇约有60余种,引起这类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如:幻听,幻视,还有一些病人出现“穿越”现象。根据毒蕈的毒素不同,往往病程时间和预后都不同。
肝脏损害型一般可以引起的毒蕈有20余种。中毒的潜伏时间长,由于此类毒蘑菇含有毒素之间作用于肝细胞,中毒病情凶险,严重可由肝肾心脑等重要脏器(尤其是肝脏的坏死)往往病人的死亡率高。
溶血型致毒种类较少,潜伏期6~12小时。发病时除肠胃炎症状外,并有溶血表现。可引起贫血、肝脾肿大等体征。此型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亦常有影响,可有头痛等症状死亡率不高。
光敏感型一般潜伏期长,食用后毒素进入人体,人体细胞对光敏感度增强,产生日光性皮炎症状。
如何预防和治疗
预防由于误食毒蘑菇往往都发生于野外采集误食,或者野生菌经营餐厅所提供。所以建议不要采摘野生蘑菇,凡是有菌托和菌环的野生菌最好不要食用,不能明确野生蘑菇的种类也不要食用,由于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别并不明显,就算是以前食用过的品种也可能由于一点极小的差异,而造成中毒。因此建议食用蘑菇一次食用量不宜过大,且烹调过程一定要将蘑菇煮熟煮透,尽量避免火锅这一烹调方式。
不要迷信不科学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如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实际上有些有毒菌种与食用菌很相似;如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其实毒蘑菇的毒素不一定会和上述物品起毒性反应;如虫子能吃的蘑菇无毒,也被证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
一旦误食毒蘑菇,要立即送医治疗,并保留食用的毒蘑菇样品,以便于在治疗中起到帮忙作用,同时观察共同食用者是否也有中症状出现。
治疗促进毒物的排出是治疗的关键,包括以下四个治疗方法:
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和化学催吐两种方法,药物催吐应在医生在场时使用。
洗胃洗胃一般越早越好,在毒物食用后4-6小时内为最佳时间。洗胃一般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如病人呕吐症状不严重,都可以使用。
导泻为了更好除去肠道内的毒物,一般使用硫酸镁,但有中枢症状和呼吸、心脏抑制的病人或者肾功能不全病人应该避免,导泻后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输液和利尿等,保护重要脏器。然而对于不明具体成分的毒蘑菇,现阶段暂无特效的解毒剂。
人工肾在上述治疗措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方法,那就是血液净化治疗,即人工肾(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毒蕈类毒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量较大,单纯的普通透析并不能很好的消除毒素,而通过血液灌流的吸附作用则可以尽快尽多的消除毒蕈类毒素,减少毒素对于身体各个脏器的损害。因此如无禁忌,建议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不良预后,减少死亡风险。
(作者为上海市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