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对外投资进入最旺期 目标:成为中国跨境投资最佳平台
当上海依晨投资公司总经理赵卫将一份投资合同寄往美国一家好莱坞电影制片公司时,他的心里是淡定的,因为合同末尾终于没了那句让人心慌的说明:“本合同自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生效。”
仅仅一周后,这笔涉及2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尘埃落定。这件事就发生在上个月。
要是放在过去,赵卫肯定没有这样笃定。“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要经过层层审批。一个项目即使两厢情愿,也要先报发改委,审查可行性报告,再报商务部门,申请境外投资项目许可证,最后到外汇部门,申请对外投资外汇额度,来来回回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只要一个环节受阻,煮熟的鸭子就会飞了。”说起过去的投资经历,赵卫一肚子苦水。
商场如战场,商机稍纵即逝。为了在漫漫审批期内,稳住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谈判技巧,就是在合同末尾附加一句说明,以此表明投资谈判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不过,这毕竟是权宜之计,很多外商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就是“等拿到批准证书再来谈吧”。那时,赵卫常常想,公司用自己的钱去投境外项目,为什么这么难呢?“走出去投资,政府要审核,那万一投资失败了,亏钱了,政府会不会负责,能不能给予补偿呢?这显然不合理嘛。”
如今,上海自贸试验区扭转了这种“不合理”。在境内资本“走出去”方面,自贸试验区实行备案制管理,自贸区管委会对3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并且由自贸区管委会进行一口受理,无需提交任何可行性研究报告。材料齐全的,3个工作日之内,企业就能拿到境外投资项目或境外投资开办企业的证书。正是凭着这样的高效,依晨投资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企业“走出去”除了要抢时间,还要有“弹药”,那就是外汇资金。在资金环节上,经过央行简政放权,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为企业办理人民币划转或者过户手续,实现资金顺利“出海”。实际上,为促进境外投资便利,除了项目备案环节和资金出海环节外,上海自贸试验区还有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在跨境投融资业务方面,银监会支持区内银行开展跨境投融资业务,包括内保外贷、跨境并购和项目贷款、跨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为区内企业跨境投资提供便利化通道。在外汇管理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也进一步简化外汇管理项下的登记及变更手续,区内企业如果得到境外投资备案证书,可以直接到商业银行柜台办理外汇登记。
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上海自贸试验区境外投资业务驶上“快车道”。截至上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共实现对外投资项目444个,投资总额达到434亿美元,这是浦东开发开放25年来,对外投资最旺盛的时期。
下周一,浦东新区商务会还将牵头成立“浦东境外投资服务联盟”。该联盟集融资、保险、咨询等功能于一体,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综合性服务,涵盖综合咨询、境外投资备案、投资项目推荐、投资地介绍,行业分析、境外投资专业服务等功能。联盟还将吸引一些海外协会和驻外机构,为企业提供海外投资环境、项目等方面的最新信息。
未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跨境投资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