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 将成为科技工作者大舞台
08.03.2017 21:40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3月3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一号贵宾厅。几天前刚刚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的林忠钦院士微笑着从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手里接过了聘书(见图),成为位于临港的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首批入驻院士之一。“我们要借助基地的平台,将上海交大的成果在临港实现转化。”作为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首任院长的 林忠钦告诉记者:“这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大学技术转移,更将带动高端技术体系的改变。”
就在林忠钦接过聘书之后,由市科协与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携手合作成立的上海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正式挂牌,成为国内首创之举。而相较于“全国第一”的名头,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这一基地,上海的23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05名院士专家将与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实现充分对接。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满怀激情地说:“这里,将成为广大院士专家以及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创中心建设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水到渠成的合作
如果说院士专家工作站是科协组织借助自身优势,在中小微企业与院士专家之间开通一条合作创新共赢的道路,那么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则是市科协在院士专家、科技企业与地区之间架设一条培育新产品、孵育新产业的高铁线。从普通道路到高铁线,市科协大胆作为、敢于创新的信心,源自多年来院士专家工作站积累的雄厚实力。
目前,上海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37家,进站院士专家1057名,服务覆盖2万多家中小微科技型企业,院士专家团队合作项目1030项,帮助企业开发关键技术2390项,申请专利510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114个。杨建荣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院士专家的热心支持和奉献,得益于众多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积极作为。
从量变到质变,千名专家、万家企业,他们的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需要一个顺畅的通道和集聚区。围绕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任务大局,市科协一直在探索将院士专家工作站积蓄的资源能量进一步释放出来。此时,临港成为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的临港,不仅致力于打造国际智能制造的产业链,更拥有政策聚焦、服务聚焦,以及远远低于中心城区的成本优势。当院士专家工作站对接临港承载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出炉立刻变得水到渠成。
这一全新的基地将整合、集聚优势资源,以“平台建设、人才集聚、创新引领、成果转化”为宗旨,打造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高能级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院士的热切期盼
对于院士专家工作站成果转化基地,院士专家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在此一展宏图。林忠钦将他的3个项目带到了临港,准备在此进行成果转化应用,其中既有解决我国汽车产业中致命短板——发动机的产业化布局,也有为我国飞机发动机和核电工业提供产业支撑的技术平台建设。
“我们要研制满足汽车工业需求的数控机床,打造国产的发动机生产流水线,解决我国汽车工业的切肤之痛。”林忠钦说,“同时,我们还将打造飞机发动机试验平台和核电试验平台。”他希望在临港走通科技成果转化中最为缺乏的中间过程:“我们要探索和实践科技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
与林忠钦一样,来自上海交大的丁文江院士,也是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首批入驻院士。他带去临港进行成果转化的项目都以新型材料为基础并将衍生出各种广泛的用途,其中包括高性能燃料电池、轻量化材料关键部件绿色智能筑造、塑脂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再制造、智能旋压装备等项目,涉及大航程无人机、大飞机配套材料等应用领域。
“要想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在我看来,两个‘cai’不可缺。”丁文江幽默地说,“一个是‘才’,就是指要有优秀的人才;另一个就是‘财’,要有足够的资源保障。”他支持团队中的科研人员去临港基地将“才”变为“财”,用市场的方式运作科技成果转化。
另一位首批入驻基地的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庄松林院士坦诚地表示,希望成果转化基地的配套条件要好,入驻成本要低,创新创业环境要舒适。
“四对接”实现“四功能”
“我们要依托临港科技城园区3.2平方公里,用好用足‘临港双特’政策,包括产业、土地、财税、人才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好院士专家的作用,打造好院士专家工作站成果转化基地。”杨建荣说,上海市科协将做好“四对接”:一是做好需求对接,及时了解临港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资源对接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二是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好第一批进入基地的院士,将有关科技成果在临港地区转化为生产力,吸引和集聚更多的院士、专家,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临港落地、培育、发展;三是做好科技社团的对接,引导、支持市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组织学会专家与临港企业对接,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做好国际创新资源对接,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提供中国科协采集的国际专利数据库,为入驻基地的企业提供国际同行业专利信息推送服务以及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评价服务。
未来,当临港基地实现成果发布展示、项目精准对接、创新资源集聚、转化生态服务“四功能”之后,将会呈现出这样一幅美妙的场景:来自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优秀成果在此集中展示,以供评价、交易和转移;院士专家与企业能够相互准确对接,省却“相亲”烦恼;人才资源、社会资源、服务资源和政策资源,一个都不会少;无论成果还是企业都能享受到一站式、生态型的贴心服务。
作为全国首创,临港基地的经验将极大丰富上海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支持科技社团、科技工作者开展专业化、社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使得科协组织能够更好地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作者:耿挺 ) 【来源】上海科技报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08.03.2017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