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陈世益教授获“高木-渡边奖”

09.05.2017  00:33

近日,在韩国首尔Kim-Koo博物馆举办的2017年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医学协会(APKASS)峰会开幕式及颁奖典礼上,大会主席Myung Chul Lee教授宣布将亚太地区运动医学与关节镜领域的最高荣誉“高木-渡边奖(Takagi& Watanabe Award)”颁发给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陈世益教授。陈世益教授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学者。颁奖仪式之后,陈教授发表了题为《我的运动医学成功之路》的主题演讲。

“高木-渡边奖”的命名来源于关节镜发明者——日本学者的高木宪次(Kenji Takagi)和他的学生渡边正义(Masaki Watanabe)。高木和渡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关节镜技术研发和改良。在1957年西班牙巴塞罗那矫形外科和创伤协会(SICOT)第7届大会上,渡边演示了其自制关节镜进行操作的录像,将关节镜真正推向了世界,成为了当今运动医学手术中最核心的技术。为了纪念他俩为关节镜技术所做的革命性贡献,2014年首届APKASS峰会决定,每年的APKASS会议将以他俩姓氏命名的“高木-渡边奖”颁发给为全球或地区膝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技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学者有日本的史野根生(Konsei Shino)教授、Masahiro Kurosaka教授、中国香港的陈启明教授、澳大利亚的Robert John Bartlett教授。

演说中,陈教授介绍了自己年轻时对运动的热爱。他曾在大学时代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撑杆跳冠军。毕业后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983年机缘巧合地第一次接触运动医学后,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自1986起,陈世益就开始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研究运动医学。早年的研究方向为髌骨关节疼痛和腱病,当时实验条件简陋,异常艰难。1989年到华山医院工作,职业生涯踏上正轨。1996年赴瑞典师从欧洲关节镜之父Jan Gillquist教授继续进行膝关节镜技术和腱病的研究。1999年,华山医院成立了独立的运动医学科, 2005年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成立,成为中国运动医学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为了将华山运动医学发展至国际一流水平,陈教授先后师从美国匹兹堡医学院的Savio L Woo教授、Freddie FU教授以及澳大利亚的George Murrell教授,学习膝、肩关节镜的关键技术。他发表了自己对肩袖修复以及人工韧带研究的独到见解,介绍积极倡导的基于生物力学原则的个体化肩袖功能重建概念、对巨大肩袖撕裂采用肱二头肌腱和“三明治补片”重建技术,同时介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项目,包括:中国人工韧带研究小组(CALSG)、人工韧带ACL重建多中心研究、ACL类等长重建技术研究,以及国产新型人工韧带研发等,令在场观众惊叹不已。此外,他自豪地向在场的各国同行展示华山运动医学工作者为中国乃至全球运动医学发展所做的惊人贡献,包括:(1)引领国际重大赛事医疗保障团队;(2)连续14年成功举办IFOSMA国际论坛,树立起中国运动医学对外开放的标杆;(3)设立由ISAKOS官方认证的运动医学关节镜遗体标本操作继续教育课程。最后,陈教授诚挚邀请大家积极参加2017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关节镜-膝关节-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双年会,该会议的成功举办将是中国运动医学和关节镜技术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又一座崭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