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或推7万亿元投资计划 迎自贸区利好

14.12.2014  13:16

  原标题:迎自贸区利好,福建或推7万亿元投资计划

  张延龙、沈念祖、庞丽静、杜远何云欢

  中国北方大部分地方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12月,是传统的施工淡季,也是地方政府项目实施、统计工作的收尾。

  按照陆续披露的信息,大多数省份今年的经济增长,都将顺利完成年初时既定的目标,许多人的直观感受似乎是一致的——这一年冬天特别的冷,经济形势也进入了新常态。

  然而,在寒意中,新一轮的投资热情正在酝酿。从南到北、由西到东,各个省份开始根据实际,陆续推出庞大的投资计划。这其中,有些是此前因故未能实施而推后的,更有不少是需要提前计划实施的,这些因素都使得这个岁末年初时分,成为观察未来一年区域经济走向的重要窗口。

  鼓励上项目

  最近,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在其微信公众号上透露的一个信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吴晓波透露,其在福建走访时,当地官员告诉他,为实现在2018年之前GDP超过台湾的目标,福建已向国务院上报3520个项目清单,涉及投资总额约7万亿元,其中,规划中的自贸区面积即为上海自贸区面积的19倍。

  这一消息得到了一些福建当地专家的证实——“确有一个文件‘支持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但总的基调是“鼓励福建只干不说,静悄悄推进发展”。一位当地学者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过去出个文件都会请专家论证,但是这个文件长期保密,只有厅级以上官员可以查阅。

  福建省发改委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对经济观察报证实,当地一个高级别的会上曾颁布了相关文件,但是由于是保密级别不方便透露。不过她说,“2018年福建GDP赶超台湾”这个说法,并不是福建官方的一个正式说法。事实上,福建的做法并不是孤案。从南到北、由西到东,中国各个省份的新一轮庞大投资计划正在陆续推出。

  如近来有些沉寂的西部区域中心城市重庆,正在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群,以对接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国家超大城市”定位。“必须跳出原有思路,根据国家新战略和对重庆的新定位、新要求,结合我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站在新的高度来思考谋划”,重庆市长黄奇帆11月24日在主持召开专题会时说。

  经济观察报获悉,为对接国家有关战略和定位,当地官方最新的思路是将重庆建设成“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和内陆开放高地”,包括新建和续建基础设施项目,目前重庆初步谋划了约9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些基建项目,包括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火车站、机场、水利枢纽、物流中心、骨干通讯网络等,这些项目大多计划在未来3年内完成。

  按照黄奇帆的说法,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按照国务院最新的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重庆跻身全国七个超大城市行列——“这些新战略、新定位、新要求,对重庆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重庆规划新一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最近国务院多次开会,提出的几种措施都是为了稳增长,中央高层在一些地方的座谈会上也鼓励他们加劲儿干,多出一些项目”。

  张汉亚说,现在很多项目的审批权都已经下放,“像修地铁、城轨、公路这些,地方自己就可以批,而那些地方上提出的需要中央批准的投资项目,比如水利、铁路这些,国务院这边,能批的也尽量批了。

  地方自力推动

  新投资计划的动力更多的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推动——而非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这也意味着,这些计划并不是“一刀切”或者“撒胡椒面”,大多数省份的计划都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11月以来,陕西已经有连续两个巨型水利项目获得了中央批复——引汉济渭工程和东庄水库,它们对于陕西当地都有历史性的意义。

  在当地官员看来,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以来的十年快速发展时期,在能源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推动下,陕西的工业结构正在快速向重工业化推进,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更好的适应满足新省情,以水为核心的自然资源的调配、使用,已经成为了核心需求。

  陕西省发改委的官员说,“像引汉济渭和东庄水库这种项目,其实已经谋划、筹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比如说东庄水库,它是关系到整个渭河流域治理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从四五十年前就已经有专家开始进行项目的前期研究,是一步步走过来的。项目如今有了重要进展,有我们省政府全力推动的原因,也是国家愿意看到的结果”。

  陕西省水利厅东庄办主任雷春荣则说,“这是继引汉济渭可研报告批复后,国家发改委今年批复的我省第二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一年内给一个省批复两个‘巨无霸’水利工程,全国少见。

  从数字来看,这两个水利项目的投资超过了300亿元——东庄水库的工程总投资近127亿元,建设工期7年。而引汉济渭工程的数字还要更大,工程总投资181.7亿元,其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8亿元。

  对于陕西而言,能够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顺利推进这两个水利工程的实施,是下一步陕南、关中、陕北采取不同区域战略和产业布局的基础生态承载支撑。

  近年来,随着关中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水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开始显得越来越突出。随着引汉济渭的实施,汉江调水所增加渭河水量(每年大约15亿立方),最终成为黄河的增加水量,这将成为陕西的另一个经济中心,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从黄河取水置换用水指标。

  落后者的心情

  在东北,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与能够借势一路一带战略热点的福建、重庆、陕西相比,地方政府的发展愿望和心情则显得更加紧迫和急切。

  已经公布的全国29个省份前三季度GDP“成绩单”的中,黑龙江GDP增速排名在全国再度垫底,前三季度黑龙江GDP增速为5.2%,与黑龙江省去年8%经济增速和今年设定的8.5%增速目标相比,有很大差距。

  在当地看来,国家扶持东北的振兴计划,给黑龙江提供了机遇,很多大项目审批有了更快速的通道,投资大项目被看作是黑龙江提振经济、加速发展的一剂良药。

  黑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祝福安对经济观察报说,过去黑龙江是靠资源拉动,比如大庆的石油。鸡西鹤岗的煤矿,但是产业链都比较短,一遇上经济问题,短板就显现出来。今年,黑龙江开始加大项目拉动力度,发展的动力就是提高经济增速,不能让GDP一直垫底。“上大项目,提高经济增速,是今年黑龙江省各市狠抓的目标和一大经济特色。哈尔滨市今年以松北板块和哈南板块为重点,加快引进外资,加大投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大项目特别重视。松北新区主做高新技术产业,哈南新区则是作为经济开发区板块。今年发展比较迅速,吸引了大量外资”,哈尔滨市委办公厅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据统计,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工业大项目投资连续高速增长。1至9月,全市工业在建项目1718项。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共379项,比去年同期增加68项,完成投资363亿元。

  与产业投资相比,地方政府更直接的推动仍然来自基建领域。按照黑龙江省政府所出台的“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举措,当地推出了超过3000亿元的投资计划安排在今年和明年实施,其中绝大多数投资都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这其中,铁路和水利投资分别为530亿元、494亿元,安排在今明年实施,轨道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等领域的投资安排也都超过了200亿元。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宋魁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提高黑龙江经济增速,改变GDP垫底的被动的局面,黑龙江不上高端产业不行,总是靠资源拉动肯定不行。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选好产业方向上下功夫。

  还是要稳住增长

  对于产业投资,大部分地区其实并不像黑龙江那样乐观和重视。重庆与陕西的心态和行为显得更加典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去进一步投资和扩大产能。

  一位陕西的开发区官员说,“很明显的一个现象是,现在招商越来越难了,大部分企业都不太愿意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去做产业投资和扩大产能,所以一年下来,几乎看不到什么大的招商项目进来——除了一些BT类的建设项目”。

  陕西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当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全年呈波动下行态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616.64亿元,仅增长4.7%。这背后的问题在于工业企业效益的整体低迷——陕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总额1140.36亿元,同比增长15.5%,但利润总额1189.36亿元,同比下降7.6%,为今年以来新低。

  但在这样的环境中,陕西的基础设施投资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今年前10个月陕西全省基础设施投资3272.76亿元,同比增长30.6%。

  “(那些投资计划)过去是大张旗鼓,号召大家上项目,这时候是静悄悄,但还是要稳住增长”,张汉亚说,“当然也不是说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就不管制造业了,现在国家主要管一些过剩产业,其他的基本上都通过权力下放到了地方政府。但问题是,制造业现在过剩,卖不出去,谁还投啊?

  “这次中央没有说多少亿,多批些项目,然后地方上,能上就让他们上嘛,因为现在权力下放了”,张汉亚说,“国务院的会议也都给大家公布了,实质上是一样的,但提法不一样。

  陕西省政府参事、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曾昭宁说,现在政府要想保持速度,还是要投资,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打个比方说,陕西十年以后修一个高速,但放在现在修了,二十年后应该修一个高速,也放在现在修了。现在通过基础设施这个刺激,回旋余地也在缩小,而且投资的贡献率在递减。

  曾昭宁说,实际上地方政府还是在投,还在补基础设施的缺,这些地方政府的行为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余力已经不大了,而且现在基础设施投资也面临过剩的问题。

  更大的担忧来自于投资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这些动辄数百亿上千亿的资金如何筹措?厦门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丁长发就对当地的7万亿表示担忧,“7万亿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英国20年的基建总和。而目前福建的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12位。谁来投资,投资谁?都是问号。毕竟东部沿海基础设施已经饱和了,特别是像广东、上海、深圳已经比较完善了,不需要大规模投资。

  地方政府更希望能在这个形势下,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参与投资计划。国家发改委已经印发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对此进行指导和规范,而在这之前,许多地方政府都已经试水这一领域,比如在陕西,不久前就推出了2704亿共39个项目,其中大部分都是交通、水利等基建项目,“向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开放”。

  不过,丁长发说,“地方发展关键要有产业,这需要鼓励民间资本、海外资本进入。可是很多时候政府拿出来的都是鸡肋,是包袱才甩出来。民间企业家也不愿意为之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