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和提前招聘两大举措见效 申城节后大规模缺岗现象不再
春节后,用工“荒”了吗?以往每年春节之后,上海用工市场都要面临着这样的追问。然而,记者近日通过调查发现,与往年显著不同的是,由于节前就地过年的倡导得到普遍响应,加上申城稳岗留工各项激励措施的实行,使得节后招聘变得有些“波澜不惊”,相比去年同期更是热度明显下降。
大范围缺岗现象不再
去年此时,对于杨浦区就促中心副主任夏丽雯来说,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刻。
“当时,为了能尽量满足企业复工复产提出的人力需求,我们可谓动足了脑筋。”夏丽雯告诉记者,她还记得,就在去年2月28日,在杨浦区人社局、上海第三批援黔干部联络组杨浦小组的统筹协调下,来自贵州遵义正安、道真和湄潭三县的3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乘坐春秋航班来沪就业。之后在3月3日,115名云南务工人员乘坐复工返岗专机抵沪,一下飞机就被直送企业。
而今年春节后,夏丽雯显得“笃定”了不少。她表示,虽然目前企业招聘需求依然存在,但急招、快招的比例已经明显减少。之所以如此“笃定”,缘于节前的摸底。夏丽雯告诉记者,为了能够掌握企业需求,相关部门在节前就针对区内的用工大户如沪东中华造船厂、上海长江斯迈普电梯公司、上海海烟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企业内绝大多数外地户籍员工都选择了留沪过年,果然年后这些企业都没有提交相关申请。
事实上,记者从多区就促部门了解到,从目前节后的招聘规模来看,诸如去年节后大面积缺岗的现象已然不再,企业的招聘多以正常需求为主。
提前储备一批所需人才
节后上班首日,宝山区举行了全市首场直播带岗活动,50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1000多份工作。
要知道,由于宝山区域广、企业多、需求量高。这里,曾是上海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求职场所,一定程度上成为本市用工市场的“风向标”。历年来,“八千月薪招电焊工”、“大巴门口抢人送厂”等新闻的出现,都出自于此处,可见企业对求职者的渴求程度。
“用工荒?没那么夸张。”宝山区就促中心副主任潘冬告诉记者,就其从首场活动的个人感觉而言,今年企业并不“慌”。他表示,这1000个岗位中,并非全部是基层岗位,而是有首席运营官、科学家、工程师等数十个中高端职位,收入也是非常可观,年薪都是30万元起。
“当然,也有正大集团的300个岗位招聘,还有肯德基的大量岗位需求,但这些企业招的多是储备店长、经理等。”潘冬强调,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并非是急招、快招、抢招,而是看好未来发展,提前储备一批所需人才。
对此,静安区就促中心外地劳动力管理科科长张晓梅也深表认可。她告诉记者,从目前职位分析来看,技能人才缺口依然,这是职场规律;相反,往年节后需求量较大的服务业、制造业等,今年需求量并未出现显著“翘头”。
就地过年及新政起作用
“从目前来看,同比去年同期,今年节后招聘热度确实明显下降。”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
在多位人社部门专业人士看来,出现这一现状与两大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就是今年就地过年的外地劳动者大幅度上涨,从而起到了有效的稳岗作用。大数据显示,与2020年相比,本地过年人数比2019年分别增长21.19%和34.29%,例如虹口、杨浦等区本地过年的人比例超过85%。大量原先欲离沪的劳动者留在了上海,也减少了辞职退工的比例。当然,为了鼓励职工就地过年,上海各行业、大量企业在节前采取了各项暖心举措,包括送温暖、发红包、增加补贴等。记者了解到,在沪上一些制造业龙头企业,员工留沪过年期间算上加班费及各项补贴,可以多拿近一个月的薪水,可谓非常实惠。
另外,由于经济的复苏,又使得在去年同期遭受重创的餐饮、酒店、电影等行业今年春节期间得到显著回升,从而使服务业中低端从业人员流失人数得以减少。
其次,则是上海打破常规,提前开启各类公共招聘服务的效果。早在今年2月初,本市各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就不约而同地启动了“稳岗留工”计划,适时开启网络招聘会、在线视频求职等,为其送上一份岗位的“大礼包”。据统计,“稳岗留工”工作开展以来,本市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7场,提供岗位近4万个。
此外,以组织开展“就地过大年,技能免费学”活动为抓手,市人社局携手本市首批征集遴选入围的10家“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线上培训平台,春节前就推出304个培训项目、2.1万门免费培训课程,为留沪外来务工人员和需要提升技能的劳动者提供线上学习平台。不仅如此,本市还延长了以工代训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留住员工,贡献岗位。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针对元宵节后的用工状况,各级人社部门已经通过强化就业形势监测,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工状况和重点群体求职需求进行排摸,积极落实各项稳就业举措,一批“云招聘”的网上求职活动将会陆续举行,而线下招聘会也在谋划之中,从而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来源:劳动报 作者:罗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