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年过半百首次骨折后要进行骨密度检测

21.10.2014  07:18

  昨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程群提醒,50岁以上的人群首次发生骨折后,不但要及时进行骨折治疗,同时还要及时进行骨密度的检测,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再次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已是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报告,50岁以上骨质疏松总患病人群为6944万,约5人中有1例患者,其中男性1534万人。而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

  程群介绍说,由于骨质疏松本身的发病特点,有多达50%的骨质疏松患者早期没有症状。同时,许多人误以为背痛、驼背、骨折是老年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没有把骨质疏松当作是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用双能X线吸收仪来测定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这是一项几乎没有创伤的检查,仅需3-5分钟,一次检查接受射线量仅为拍一张胸片的1%,通过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可准确反映全身骨骼的骨矿物质的含量,不仅可以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而且可预测骨折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作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其实,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在于骨折。有统计数据显示,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可导致1/5老年人在1年内死亡,即使进行了手术,也有50%以上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以轮椅代步;同样,胸腰椎骨折导致脊柱后凸,胸廓畸形,严重影响肺功能,部分老人因此而离世,而活动严重受限及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极为普遍。“最让人担扰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1-3年内再次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将非常高。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光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程群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轻时期(20-40岁)达到的骨量峰值高低和老年时期骨量丢失的速度密切有关。通常女性的骨量峰值比男性低,而且女性绝经时雌激素突然显著的下降,导致骨量会快速地丢失,而男性进入老年时期,骨量丢失发生较晚且缓慢。所以女性较男性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同时维生素D等合成能力下降,肠钙吸收障碍,破骨细胞活跃,结果骨吸收明显超过骨形成,造成骨量丢失增加。已有的研究证实,从绝经过渡期开始,女性每年平均骨量丢失率一般为1%-3%,有的可超过3%,持续5-10年,接着出现10-20年的骨量相对稳定期,骨量丢失较少,7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又会出现骨量的加速丢失。

  为此,专家强调,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而言,手术干预治疗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骨折手术后的功能恢复并不意味着骨骼健康。要让骨质疏松患者恢复骨骼健康必须“双管齐下”,即“节流”和“开源”,借助于药物治疗在有效阻止骨量的进一步流失的同时,促进“长新骨”,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而把握治疗时机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