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迁校路 薪火永相传——学校举行模拟抗战期间迁校历程主题教育活动
9月2日,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校以“同济抗战史”为背景,举行主题为“重走迁校路·薪火永相传”模拟抗战期间迁校历程主题教育活动,校长裴钢、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与来自2015年军训百余名师生共同完成了六易校址的模拟挑战,以此缅怀革命先烈,传递同济精神。
“民国未筹,同济先创。悬壶于黄浦,泛舟在海上。壶中民生久,舟边社稷长。江尾狼烟虎火,学馆断瓦残墙,别吴淞,越浙赣,渡桂滇,归李庄”。八年抗战期间,同济大学校园被毁,为延续学脉、保存知识火种,同济人告别了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家园,在日寇的炮火中,步步西迁,六易校址才寻找到了一张平静的书桌。本次模拟迁校活动,围绕同济大学六次搬迁过程中的主要地点上海吴淞、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八步、云南昆明、四川李庄,分别在经纬楼下沉式广场、同济国立柱草坪、校史馆前设置了“被迫搬迁”、“前往救援”、“涉水迁徙”、“躲避空难”、“步步艰险”、“重要电文”六个模拟场景。通过精心设置的模拟环节,让学生通过观看同济抗战史影片,回顾那段战火硝烟的年代,学习与实践急救包扎、躲避防控等救生知识,共同体验同济人不畏艰险、同舟共济,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荣传统。
1940年秋,昆明物价飞涨,加上日机不断侵扰,造成学生伤亡,同济大学决定再次搬迁。面对日趋严峻的时局,同济大学在距离云南最近的四川宜宾地区寻找新的校址。这一次,李庄接纳了同济,同济选择了李庄。于是,在同济校友钱子宁积极联系下,李庄当地颇具名望的乡绅罗南陔向同济大学发出了一封16字重要电文。本次活动为此特别设置了寻找“重要电文”这一环节,以此铭记这一关乎学校命运的历史事件。在活动过程中,裴钢校长与学生一起深入校史馆寻找装有摩尔斯密码的电文信封,并成功“破解”了电文密码内容: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短短16字电文,让同济与李庄就此结下了不了情,也印在了每一个同济人心中。
裴钢校长为获胜队伍颁奖并发表讲话,他表示,在国家隆重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首都北京即将举行重大阅兵式的前一天,同济大学以抗战迁校历史为背景开展主题活动,用以纪念我校在抗日战争中不畏艰难困苦,勇敢战胜一切困难的光荣历程。他强调,通过活动,同学们在另外一个时空,以一种特殊方式进行了一次穿越,亲生感受了同济前辈如何在艰难困苦中,不放弃,不妥协,在逆境中仍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前行的同济精神,相信每一位参与者今天都是赢家。裴钢校长还介绍了当前同济正在以建设“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相信大家在以后学习与生活中还会遇到同济大学建校110周年、抗日胜利100周年、建国100周年等重要节日,勉励大家要从前辈手中接过历史的责任与功绩,将同济大学的精神薪火传承,勉励每位同济人都永远秉承同舟共济这样一个传统,始终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始终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最重要、最伟大的贡献。无数同济前辈用在百年同济办学道路上所展示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也鼓励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奋力前行。
最后,裴钢校长与师生一起在地图上共同绘制了同济迁徙“长征”路,在搬迁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象征着每一次搬迁,同济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将困难与艰辛踩在脚下,将担当与希望托在头上。
本次活动中,学校为学生赠送了刚刚出版的《同济的故事》一书,裴钢校长为学生一一签名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