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引纠纷第一案 未证明空车灯开启乘客败诉
昨天,全国首例因出租车使用打车软件未搭乘路边乘客纠纷案在浦东新区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宣判。
原告严某认为被告上海锦江客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公司)“拒载”而诉至法院,法院一审认为,双方合同尚未成立,被告已通过打车软件接单,依法驳回原告诉求。
今年2月28日16时46分,锦江公司驾驶员施某通过“滴滴打车”软件抢单成功,并根据叫单乘客指示,于16时50分许驾车行至徐汇区漕宝路习勤路路口,停靠于此。
见有出租车停靠,一女子打开车门坐入车内,但很快又从出租车上下来。也在此等候出租车的严某见状径直走向出租车,打开车门坐入车内。司机告知严某,其已通过打车软件接单,正在等待客人。说话间,叫单乘客坐上了副驾驶座位,严某也随即下车。严某认为,系争车辆处于待运状态,其拉开车门坐入车内,与被告运输合同已经成立,被告驾驶员必须按照指示将其送往目的地。驾驶员以使用打车软件接单为由拒载,构成违约,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承担原告为维护权益支出的费用,也就是律师费3000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被告则认为,原告上车时,驾驶员即告知已经接单,双方合同并未成立,被告未拒载;即使成立,原告提起合同纠纷,也无权请求律师费。
监控录像已被覆盖 难证明空车灯开启
出租汽车客运服务是具有一定公益性特征的公共运输服务。据了解,我国合同法规定,从事公共运输的承运人不得拒绝旅客、托运人合理的运输要求。《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也规定,从事客运服务的出租车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开启标志灯后,在客运集散点或者道路边待租时不得拒绝载客。
也就是说,当乘客登上已开启空车标志灯、处于待运状态的出租车时,出租汽车运营方具有强制缔约的义务,不得拒绝乘客运送要求。因此,空车标志灯是否开启,是认定本案合同是否成立的关键事实。
为证明空车标志灯处于开启状态,原告向法院申请调查令,申请调取2014年2月28日16时10分至16时50分漕宝路习勤路路口的监控录像,后因当日监控录像已被覆盖无法调阅,原告未能提供相应证据。
但原告严某认为,纠纷发生时,先后有2名乘客短时间登上出租车,根据常理和交易习惯,如果车辆处于停运状态或空车标志灯关闭,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法院则认为,女子与原告先后上车,与标志灯是否开启并无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以此推定标志灯开启,难予采信。
被告无主观拒载意 不能认定合同一致
法院认为,被告在原告上车前已通过“滴滴打车”软件接受他人订单,并与他人达成出租汽车运输合同。原告上车后,驾驶员立即告知其正在停靠等候软件叫单乘客。因此,被告主观上并没有拒载原告的故意。
本案中,原告未能证明纠纷发生时系争出租车是否开启空车标志灯,同时,原告在发现已有女子拉开车门坐入车内后很快下车,即可由此判断该车辆可能处于非正常营运状态,在此情况下,原告未与驾驶员达成运送意向,故原、被告之间并未成立出租汽车运输合同。
因此,原告要求确认被告违约,并赔偿违约损失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记者了解到,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租(租赁)汽车营运服务相关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年3月1日起,高峰时段(每日7时30分至9时30分、16时30分至18时30分)本市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措施期间,除公安交警管理规定禁止停车的区域以外,乘客扬招待运车辆不停的,即视为“拒载”。本案恰发生在2月28日。法官表示,如果3月1日之后发生此类案件,审判结果不会受到影响,但是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依据这一“通知”对相关出租车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