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庵车站旧址探访 在虹口区打响的淞沪抗战第一枪
图片说明:淞沪铁路天通庵站遗址勒石
淞沪铁路天通庵站遗留的铁路轨道
东方网通讯员龙钢、记者李佳敏8月12日报道:路过虹口区同心路宝山路的细心市民会发现,路边小花坛里有一段铁路轨道,虹口区人民政府在其旁边竖立着一块“淞沪铁路天通庵站遗址”勒石,以纪念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淞沪铁路天通庵车站那一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该区政府2006年1月5日将淞沪铁路天通庵站遗址公布为虹口区纪念地。
“‘淞沪铁路天通庵站遗址勒石’是2007年9月由虹口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其目的是教育人们勿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虹口区文史馆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向记者讲述了淞沪铁路的来历和80多年前发生在这一带的抗战历史……
淞沪铁路始建于19世纪末,1875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组建了“吴淞道路公司”,买下了今河南路桥堍到吴淞一带的土地,并将建造铁路的器材从英国运到中国私自筑路。1876年7月3日,铁路从上海至江湾段先完工通车。同年10月,清政府与英国公使签订《收买吴淞铁路条款》,中国买断铁路。12月1日上海至吴淞全线通车。一条全长14.5公里的窄轨铁路——吴淞铁路建成了,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1895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张之洞两次建议朝廷修筑吴淞至上海至江宁(今南京)的铁路。1897年,淞沪铁路开工,1898年建成通车,是中国政府官款修建的江南第一条铁路。全长16.09公里,南起宝山路,西至吴淞炮台,沿线设宝山路、天通庵路、江湾等9个车站。淞沪铁路建成后即为上海通往吴淞的重要交通干线。
天通庵站地处天通庵路、同济路(今同心路),宝山路接壤处,是当时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门户,成为了上海现代史上战时的兵家必争之地……
1932年1月27日夜,日军步兵在浪人的掩护下前进,遭到中方警察例行询问,当浪人辩解时,其后的步兵突然开枪。4名警察迅速进入掩体还击,淞沪抗战正式爆发。日军扬言三天占领上海。
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陆战队以所谓“日僧被殴事件”为借口,分三路突袭闸北,攻占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当天深夜,日本海军陆战队想悄然穿越天通庵站向北火车站进攻,被中国守军十九军及时发现并击退。此后双方曾多次在这个小小的车站进行激烈的拉锯战,在将光鼐、蔡廷锴等爱国将领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寸土必争、浴血奋战,打退了由横浜路、虬江路、宝山路进攻的日军,夺回天通庵车站和上海北站。
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衅,由此,“八·一三”事变发生。日军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另一支由江湾过来的日军也企图穿越这里后袭击八字桥,驻守在天通庵站的中国军队立即予以还击,顿时枪声大作,浓烟滚滚,转眼间变成炮火纷飞的战场,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被中国守军顽强地击退。
其后,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纵深,攻入汇山码头。
淞沪抗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月。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速战速决的痴心妄想。
淞沪抗战期间,上海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各界群众都组织了救亡协会。文艺界救亡协会、学生界救亡协会、上海市纱厂工友救亡协会等团体,积极开展宣传、募捐、演出、慰劳等活动。全国各界民众也积极支援上海抗战,为粉碎敌人的忘想作出了贡献。
时光转眼到了21世纪,淞沪铁路已被如今的轨道交通三号线所替代并成为上海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虹口区文史馆工作人员说,如今,淞沪铁路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天通庵站也已消失,但这段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历史是无法泯灭的。淞沪铁路及其沿线的每一寸泥土,每一块枕石、每一棵草木,都沾染着中国工人、中国军队的鲜血,他们的血肉已与大地凝为一体,与祖国同在,与城市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