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豪华轿车尽显颓势 新能源汽车唱了主角

21.11.2015  15:06

  Lotus、海马、众泰虽然不是大品牌,但是,当他们齐刷刷缺席广州车展,也使得今年车市最后一个盛会有点颓。不过,想想也对。车展本就是车市的写照,今年车市销量低迷,尤其进口车市场大跌,而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

  11月20日,2015年广州车展开幕,本届车展展出车辆达1000辆,其中全球首发车36辆,跨国公司首发车达7辆。其中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混合动力等十余款新能源量产车型上市,覆盖自主、进口、合资品牌,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本届广州车展上的最大亮点。

  豪华轿车尽显颓势

  豪华轿车向来是车展最热门的、吸引最多眼球的展品,不过,此次广州车展,豪华轿车展览并没有多少亮点,一些潮牌的缺席,让业内议论纷纷。

  今年上半年的上海车展上,布加迪·威龙,迈凯伦,Lotus等个性化超豪华轿车吸引了众多粉丝的追捧,不少车定价甚至超过了1000万元。可惜,这些品牌都没有来广州。广州车展上,超豪华轿车被安排在了独立一侧的展馆,参展的品牌多是老面孔——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力、玛萨拉蒂、保时捷、阿斯顿·马丁等,总共十家左右,数量上比上海车展缩水一半。厂商也几乎没有新车发布,基本上都是已上市的车型。整个展馆内只有一个车模,引得上百台摄像机只能围着她。

  一位销售人员透露,参加广州车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因为今年销量低迷,销量不足去年的一半,能否补上一部分缺口,就看广州车展的表现了。为了能够拉动销售,公司已经明确指示销售人员可以给更多的优惠,有些车甚至可以打到八折。而去年车展,类似的车型还要加价拿车。

  车展本来就是车市的一面镜子。今年以来,车市相当低迷,尤其进口车市场突然进入冬季,让很多车商来不及准备。近日,国机汽车中国进口汽车贸易公司发布了《2015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年度报告》和《中国进口汽车市场趋势与发展策略报告》,报告指出,今年前9个月中国累计进口汽车80.1万辆,同比大幅下滑23.9%,截至2015年9月,进口车市场的优惠幅度已达14.2%,超过2012年的最大优惠幅度10.8%,创历史最高值。

  该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出现持续性“供需双降”,库存持续高企、价格优惠幅度加大、经销商大面积亏损等结构性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受经济新常态、消费回归理性、进口车国产化以及股市等因素的持续影响。针对明年进口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报告预测称,进口车市场仍呈下滑态势,销售上牌仍会有个位数的下滑。

  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

  与超豪华轿车的低迷相比,新能源汽车继续升温,已经不甘于车展配角,成为各个品牌的主角。

  昨天,在广州车展上,上汽乘用车推出了首款插电式B级新能源车荣威E950,它的发布意味着上汽荣威形成了从A00级车到B级车、从纯电动到插电式混和动力再到燃料电池车全覆盖的强大新能源汽车产品矩阵。据上汽透露,未来将通过这款车提高上汽在公务车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本月初,上汽集团发布消息称,截至2020年,该集团计划在新能源领域投资200亿元,投放30款以上车型。

  继秦、唐、宋后,比亚迪小型SUV元也将在广州车展正式上市。吉利汽车在广州车展前夕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旨在2020年前后实现新能源车占销量比重90%以上。而国内另一家新能源汽车主力企业北汽也在广州车展推出的北汽绅宝D50纯电动版。跨国公司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有后来居上的态势,此次广州车展上,大众汽车推出了纯电动车e-Golf、插电式混合动力车GTE等车型。

  总体来看,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通用、大众、丰田、雷诺、东风、长安、广汽、上汽、北汽、比亚迪、奇瑞、吉利、华晨、长城、江淮、启辰、知豆等国内外汽车品牌共计60台车新能源车集中参展。广州车展组委会甚至为新能源汽车单独辟出了一个展馆来做主题展。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44284辆和136733辆,同比增长2倍和2.3倍。今年,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不断,4月,《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五年新能源车的补贴标准;1个月后,《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也下发,规定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型将减免车船税;9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此外,为顺应国家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新方向,《中国制造2025》正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十年发展路线图,设定了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20%,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的发展目标。

  根据记者从广州车展多个品牌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未来一年,将有超过100款新能源汽车亮相,而未来五年内,国内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将会有全部配备新能源动力系统。不过,新能源汽车能够从摆设和面子工程,成为真实的销量,还要看科技产业化的进程,以及政策、基础设施的建设。

选稿:贡小翔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