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路难行车难停困局 五角场地区交通整体升级
周末去五角场,是件让人有点“发怵”的事。地铁站离核心区的商场距离不近;公交车或打车十分拥堵;自驾的话,停车一位难求。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民生惠民”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委公布了好消息:上海将推动江湾五角场综合交通示范区建设试点,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记者从杨浦区建交委了解到,目前江湾五角场地区的综合交通改造已经启动,未来五角场将一改以往道路拥堵、停车困难的局面,新江湾城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步提升,江湾五角场地区的交通与城市综合治理将整体升级。市交通委表示,江湾五角场地区的交通升级,将突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构筑道路、大中运量、地面公交、枢纽布局、出租车站点、慢行设施、智能交通设施七张交通网络。
进入五角场,车辆诱导分流
根据规划,综合交通改造首先从调整路网结构入手。殷高路—嫩江路、国定路、国权北路—武川路、淞沪路等区域地面主次干道建设,将构建区域内部“五纵四横”复合交通网络,预计可提高路网密度40%,提高运行车速30%,减少拥堵路段63%。去年年中开始,国定东路中环下匝道、三门路淞沪路下立交、国定路拓宽等道路工程已经立项或施工。
道路建设的“硬件”之外,也有“软件”。一套新型的智能道路停车行车诱导系统正在完善,这套系统提供了从外围到核心区域的分层诱导,使车辆能够提前分流,减缓拥堵。杨浦区建交委主任赵阳说,“智能诱导系统在周边的国权路等地就开始发挥作用,如果区内车流量较大,诱导屏就会显示类似高架的红、黄颜色,引导车辆选择其它路径。”
入库拍张照,即可自动计费
进入智能诱导系统的第二层,诱导屏将显示前方各个停车场的实时停车数据;第三层,则将显示停车场内各个方向的车位数据。杨浦区建交委调查发现,五角场地区的停车库呈现非常典型的“中间挤、周边空”的现象。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这几个核心商场一位难求;但是到了远一点的创智天地,停车位又会相当充裕。
改造后,驾车者在进入五角场地区前或刚进入该地区时,马上能够知道停车库的情况。如有拥挤,可通过其它道路直接前往较远的停车场,避免中心区域的进一步拥堵。价格杠杆调节和路边停车管理也将成为改善中心区域拥堵的有力办法。车辆在停车库外排队,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为此,停车库门口将采用“车牌自动识别”技术,门口拍张照,车辆无需停靠,直接入库,出库时自动计费。
地下五角场,颜色指明方向
创智天地距万达广场步行约10分钟。如遇刮风下雨,把车停在创智天地再步行过去,不太方便。综合交通改造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未来五角场的地下空间将得到释放,商业和餐饮会入驻,可以说形成一个‘地下五角场’。”赵阳介绍,待“地下五角场”成型,从远处的停车位步行到商场,可以“一路走一路逛”,不会觉得遥远。五角场地面道路已经错综复杂,行人在地下,会不会迷路?据介绍,地下空间将采用“一路一色”的做法。比如淞沪路是红色、邯郸路是绿色,行人在颜色等空间标识的引导下,就不会迷路。
除了地下空间,整个五角场—新江湾城都将成为对行人、慢行交通非常友好的地区。五角场核心区内,将形成国定路—国定东路—国和路—政通路组成的非机动车“保护壳”,避免非机动车穿越核心环岛。新江湾城内,则将构建交通型+休闲型慢行通道,改善非机动车通行条件,并推广非机动车停放点及公共租赁自行车。
公交微枢纽,凸显零距离换乘
公共交通系统是江湾五角场综合交通改造最大的亮点。其中公交“微枢纽”的设立非常吸引眼球。
在本次改造中,五角场和新江湾城地区,将建立42个公交“微枢纽”。“微枢纽”灵活设置,一般至少包括地铁车站、公交车站、出租车候车站三者之中的两个。乘客从地铁下车,可立刻进入公交站或出租车站“一键叫车”。这样的“微枢纽”比普通的公交站稍大一些,功能丰富一些,能最大程度为乘客提供便利。市交通委表示,“微枢纽”将凸显“零距离换乘,多网融合锚固”的理念,提高公交与出租的智能化服务和管理。
公交线网,300米半径全覆盖
市交通委规划,将在五角场—新江湾城地区打造全新的“干线+社区巴士+区域线”地面公交线网模式。黄兴路—淞沪路、闸殷路、政立路、四平路等将试点客运走廊,以“一路一线、区域成网、换乘便捷”的思路,设置干线为区域公交主骨架;社区巴士则将打造“连环状”微循环线路,加强新江湾城各个社区与轨道交通站点、地面公交干线的联系。殷高路—嫩江路、淞沪路—闸殷路等31.3公里道路将规划公交专用道。
据测算,江湾五角场地区的地面公交线网调整后,公交站点300米半径基本实现全覆盖,线路重复系数大幅减少,地面公交运行效率将明显提升。
此外,随着轨交10号线北延伸和18号线的建设,至2020年,江湾五角场地区内骨干道路网络将基本形成,支路网络将更加密实,路网密度将达到5.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杨浦区委区政府表示,交通升级保障了整个区域发展的升级。一个升级版的“五角场”正在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