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扩容跨境电商综试区 监管过渡期再延一年

21.09.2017  09:54

                9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新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将跨境电商监管过渡期政策延长一年至2018年底。
         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在全国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和线下产业园区“两平台”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风险防控等监管和服务“六体系”等成熟做法,积极探索新经验,在制定跨境电商国际标准中发挥更大作用。还要再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建设新的综合试验区,推动跨境电商在更大范围发展。
    当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经推广到广州、青岛、大连等全国13个城市。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1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出口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一倍以上。其中,B2B占比达到了六成,跨境电商进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
    跨境电商地方经验
    会议指出,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年多来,相关地区在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综合试验区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
    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其中,2015年3月全国首个获批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跨境电商所涉及的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进行试点,积累了政府助推跨境电商发展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
    据浙江省商务厅统计,2016年浙江跨境电商网络零售额高速增长,实现出口31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7%。
    根据2016年度杭州跨境电子商务指数发展报告,杭州市跨境电商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截至年末,杭州跨境电商综合发展指数达到200.84点,同比提高了80.62点。
    作为跨境电商的先行者,杭州率先开创了“六平台、两体系”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即信息共享体系、电商信用体系、智能物流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统计监测体系,以及线上单一窗口平台、线下物理平台。
    线上单一窗口平台则打破了信息孤岛,能够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和创新的综合服务。在线下物理平台方面,杭州目前构建了13个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能够拎包入住,并以较低的成本来获取创业发展的各种要素。
    杭州市商务委副主任邓健认为,2016年杭州市跨境电商的应用覆盖面、应用深度和国际化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全年累计上线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43.34%,有外贸实绩的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81.42%。这些数据都表明,跨境电子商务助推了杭州传统企业外贸的转型升级。
    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所说,综试区创新建立了相关的政策框架,以六体系(包括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体系)以及两平台(即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综合园区)为核心,实现了制度创新,助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扩大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渠道。
    政策过渡期提供更大适应空间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再延长一年至2018年底,并加快完善相关制度。这一条引发了业界热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并非国家层面第一次延长政策过渡期。跨境电商作为重要的新型业态,对我国现行货物进口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2016年4月8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正式实施,同时发布的还有《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虽然4月15日发布的第二批正面清单对所列商品进行了扩容,但是新政对于一些热门商品所提出的通关要求依然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使得海外直邮的税收压力增大,造成一些货物缺货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多部委和海关总署决定暂缓执行新的监管政策,直到2017年5月11日。而2016年11月,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这一过渡期进一步延长至2017年年底。
    以杭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内的进口企业为例,他们多数是保税和直邮模式同时进行,压低进口限额的新政一出,两块业务均会受影响,地方政府投资的保税仓也面临困境。
    过渡期实施以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平稳发展,对于引导企业积极适应规范的监管要求、地方不断创新监管服务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浙江多家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平台均表示,过渡期延长对企业而言,提供了更多的调整空间,有助于企业平稳发展,对政府部门而言,也有助于在监管等配套政策上更加细化。
    会议指出,要按照包容审慎有效的要求加大监管创新,推动建立针对跨境电商的交易风险防范机制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
    受访的外贸企业表示,此次跨境电商监管过渡期再次延长一年,显现出了政府对处于探索期的跨境电商行业的重视和保护。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博会聚焦跨境合作 助力中小企业突破创新瓶颈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组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