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超市临保食品专柜成"垃圾桶" 3年前承诺落空
1月11日消息:2012年2月,上海农工商、世纪联华等20家大型超市总部联合作出承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经营管理。承诺中的一条,就是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柜),集中陈列和销售有关食品,并在专区(柜)醒目位置予以明示。如今才过了近3年,记者走访市场却发现,一些超市卖场当初的承诺落了空。
有些超市把临保食品专柜当成了“垃圾桶”。1月7日,大渡河路上的乐购超市内,在服务员的引导下,记者找到了所谓的“临保食品专柜”,几包已经霉变的进口车厘子躺在里面,却依然打着促销的标签对外销售。记者注意到,专柜内杂乱堆放着各种蔬果,大多是顾客称重后没有购买的,有些已经霉变,有些则包装破损。一位顾客表示,临保食品的价格一般比新鲜的便宜不少,自己经常购买,但这个专柜里的食品都已经变质了,超市就不应再对外销售。
有些超市虽然设置了临保食品专柜,但似乎只是为了应付监管。在家乐福莘庄店,唯一的临保食品专柜被“挤压”在一个收银过道的架子上,架子里稀稀拉拉地放了七八种食品,除了极个别临近保质期,其余的刚出厂不久,和临近保质期没多大关系。与此同时,这家超市进口食品专柜内却存在不少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反而没有被放进临保食品专柜,也没有任何提示消费者的标志。如保质期至2015年1月30日的“家乐福”榛子黑巧克力,根据规定,保质期不少于1年的食品,在保质期满之日前45天,要执行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要求,该款食品应在2014年12月16日就执行临保措施,但超市方面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同样的问题还发生在金沙江路上的华联吉买盛长风店,2015年1月24日将过期的“比斯零食”草莓华夫卷、1月25日将过期的“德亚”香蕉牛奶、2月10日将过期的“茱蒂丝”巧克力小熊饼干……这些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都摆在货架上,未采取任何措施,似乎和临保食品专柜“无缘”。
3年前的承诺为何“变了味”?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消费者不太愿意购买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如果不搞打折促销,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集中起来,很醒目,消费者都会“绕道而行”,还不如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混在新鲜的食品中,还有可能卖得掉。二是设置临保食品专柜或专区,要看场地大小和食品的种类是否合适,门店面积小的,为此专门开辟专柜或专区显然不实际,而豆制品、果蔬、肉类、面包等商品的保质期普遍不超过3天,储藏条件也大不一样,如果将不同储藏条件的食品摆放在一个专柜,反而不易保存。三是3年前要求超市卖场开设临保食品专柜的是工商部门,此后食品监管职能划归到了食药监部门,一些企业就产生了“管的人换了,老制度就没用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