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领域“花木兰” 走进航天八院第八设计部王波兰

20.10.2014  12:15

  在寻常百姓心中,对于航天事业的认知更多停留在载人航天上,从神舟系列飞船到天宫一号,再到嫦娥探月,一个个标志性的航天事件让国人对航天人竖起大拇指。但对于抵御外敌,比如战术导弹的研制,却是知之甚少,在这个不太为人所知的领域,有一群人正在为保卫国家安全默默工作着,王波兰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战术型号研制这个以“工科男”为主的领域中,她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在同事和领导眼中,在专业技术上,她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管理上,她是长袖善舞的“艺术家”。从初出茅庐的年轻设计师,到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再成为总体部副主任,王波兰用她的坚持和才智,在实现强大国防梦想的征程上书写着她的青春梦想。

   内心如胡杨般坚韧

  身为苏州人的王波兰,拥有着典型江南女子小家碧玉的气质,娇小的身材和笑盈盈的双眼,让人完全难以把她和某战术型号总设计师的身份划上等号。

  但就是这副小小的身躯,在航天领域创造出很多男人都无法达到的高度,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设计部副主任、第八研究院某型号技术副总负责人、某型号所级指挥、某型号主任设计师。曾先后荣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第八研究院型号二等功”等荣誉。同事们称赞她,不愧为航天这个男人扎堆领域中的“花木兰”。

  工作中,王波兰是出了名的严格,任何一个细节都要追求“零缺陷”。

  王波兰说,航天事业,特别是她所主攻的导弹研制,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人民百姓的安危。“保证型号成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我们要追求的是靶场测试零故障、飞行过程零缺陷的目标。因为,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作为研制的领头人,王波兰一直率先垂范,亲力亲为。

  王波兰进入航天事业,接受的第一个重担就是导弹的气动外形设计工作。简单地说,气动外形就是根据导弹的飞行要求确定其外形设计,需要经历一个很复杂的选型、计算、风洞试验、优化的过程。试验时,由于对每一轮的试验结果都要判断与理论计算的误差是否合理、趋势是否正常。当研发遇到瓶颈,受制于一些技术难题时,研发小组就会常常进行一连好几天的“攻关”,寻找突破口,睡觉往往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同事柴娟芳说,“一般做实验,我们都会轮流值班进行数据收集,但是波兰不放心,通常都会自己长时间守候,有一次试验进行了两天半60多个小时,她加起来只睡了6个小时,试验工人换了3班,她坚持24小时不休,就是为了收集第一手的数据,这样的研究过程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一次关于传感器的攻关试验,至今令柴娟芳记忆深刻。由于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大为不同,这使研究小组举步维艰,但王波兰却不顾繁琐,到北京的实验室做振动试验,把不同环境下的传感器表现一一记录,为后面的攻关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数据收集的过程非常漫长且需要良好的耐心,波兰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对她的敬佩是发自心底的。

  王波兰开玩笑说:“有一段时间,朋友们常常会说,波兰,最近喜欢画烟熏妆啊!感觉不错哦。”凑近一看,才发现这是长期熬夜与持续工作而产生的黑眼圈。

  在型号试验常去的西北戈壁滩上,有成片的胡杨林。在领导和同事们眼中,外表柔弱的江南女子王波兰,内心却有如西北胡杨般坚韧。这种千年不倒的树和她性格里有很多相似处,植物中,她也最喜欢胡杨,她常说:“作为一名航天设计师,只要锲而不舍,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细节是成功的制胜武器

  是什么让这个江南女子拥有如此强大的内心?王波兰讲述了她第一次进试验基地的经历。

  2005年,王波兰第一次进入位于戈壁滩的试验基地进行导弹发射实验,这也是她第一次执行任务。对于这款新型导弹,现场所有的领导都倾注了很大的希望。可结果却是一连三发都未成功,全场一片寂静,王波兰的心被深深一击。

  这一次铩羽而归让王波兰接受了心理上的第一次锤炼,也铸就了她往后工作中的冷静和沉着。因为那次失败,她常告诫自己要沉下心来做每一件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也成为她工作中的制胜武器。

  如今再进入试验场,身为现场指挥的她活跃在每一个角落指导监督工作。试验场的对讲机里回荡着王波兰从调试到发射的每一步的指令,第一时间赶到有问题的小组指导,任务出现失败后亲自察看发弹的所有数据。从进入试验场的第一时刻到导弹发射出去的前五分钟,王波兰几乎马不停蹄,不仅保证试验的质量,更给予在场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鼓舞和信心。

  王波兰对于自身严格要求,对自己的团队,同样也是高要求。

  每当接到王波兰的电话,听说要到她办公室去一趟,她的团队成员们都会很忐忑,因为王波兰对于细节的要求可是出了名的严格。

  飞行试验前的总装综测,她不放过每发、每批之间的微小差异,每一次数据波动,都要追溯源头,甚至连数据记录要保留几位小数点,都做出明确的要求,确保每个细节万无一失。一次型号飞行试验出现气路堵塞问题,现场经过多轮分析讨论,定位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绘制出一张气路示意图。

  柴娟芳回忆说,她和同事在绘制示意图时,本来打算简单绘制一下,示意即可,可是王波兰认为一定要非常细致地描述每一个细节。结果经过了不下十遍的修改,把原先潦草的气路示意图,画成了一张气路"素描"。依托这张气路示意图,最终确保了试验进度不拖延。

  生活中公认的"女神"

  "个人所有的所谓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王波兰说,工作中最温暖的,莫过于当你要去逾越困难时,回头看到身后有一个坚强的团队。

  她回忆,2006年走上第三研究室副主任的岗位时,当时室里正处于比较低谷时期,对于年轻的她来说,摆在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她找室里的每一个成员谈心,原想是给大家鼓劲,没想到大家都在给她鼓励和信心,"不管怎样,我们都会支持你",一句话让王波兰深深感动。王波兰至今忘不了这些暖心的话语,也切身感到一种""的温暖。

  对待工作几近苛刻的王波兰,生活中却是另一副模样:"温柔"、"细腻"、"亲切",是大家公认的"女神"。

  "她不仅关心下属,还会关心下属家人的健康,时常会照顾和慰问老同志。""她会在工作之余和我交流,与我讨论生活和专业,还给我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她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同事们谈起王波兰的好,有点刹不住车。

  "波兰姐对女孩子格外关心。"柴娟芳说,三八妇女节时,她不仅会给女同事派发小礼物,还会在网上团购一些适合女孩子的集体活动,让天天和"工科男"们一起工作的女生,倍感温暖。

  王波兰常形容自己像一个"家长",主要是要当好家。"当家就是要把握全局,也要事无巨细;既要共同面对困难,也要共同分享成功。"

  同事们对她,除了钦佩,更多的是亲近。为年轻人规划最好的发展方向、为单身青年介绍对象、悉心安排女工活动……同事们常说:"很难想象,工作这么忙、任务这么重,她是如何把这些事情都顾好的"。是的,看似柔弱的她,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妥妥帖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心地经营着她的""。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