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没有围墙的农民小区

16.03.2015  17:26

  在金山亭林镇北面,坐落着一座农民动迁小区,名为“寺北居委”。小区450户居民从附近6个村陆续搬迁而来,一栋栋两层小楼,都是各家各户自建的。这个“不像村又不像居”的小区,没有围墙、没有物业、没有业主委员会,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个没有围墙的独特小区,不仅成了市级平安小区,还连续六年被评为市文明小区。“平安、美丽、和谐”这几个词,全部在这里得到了生动演绎。

   小区到底要不要围墙

  驶入一条乡村道路,很快就看到了左侧一排排小洋楼,这就到了寺北居委会。路右侧,是开阔的农田。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薛益顺告诉记者,2003年只有15户人家在这里建房子,后来居民区不断扩张,直到现在的450户人家。

  由于处在拓展中,小区一直没有建围墙,再要建围墙,也不那么容易了。一来,建围墙至少需要投入几百万元;二来,建好之后,起码要设6个门岗,每个门岗至少需要2人值班,光人员费用一年就要36万元。对这笔费用,农民不愿意出,而居委会一年的工作经费只有10多万元,也负担不起。

  在与居民座谈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人提出“不同意建围墙”的意见:整个小区有10多条道路,进进出出,四通八达,要是建起围墙,就只有一两条道路进出,很不方便,还不如不建……几次征询结果,最终结论“不建围墙”。

  但怎么维护治安,成了大难题。

  技防设施,首先跟上。这几年,在小区的4个主要进入口,居委会专门安装了6个监控探头。进出小区的人员、车辆,基本都在监控视野。同时,居委会还在居民家中安装多户联防报警器,一旦某户发生意外,家人只需按一下报警器,联防编组的其他几户人家就会立即出动。

  小区里的志愿者队伍,还携手筑起了“无形的围墙”。这些志愿者由老干部、老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最初只有20余人,后来扩充到了80多人。志愿者队伍被分成了5个巡逻小组,每天对小区治安情况、卫生情况、道路及绿化毁坏情况等进行巡查。

  有天傍晚,一位居民发现,有3个小青年一直在小区里兜圈子,十分可疑。他立刻把情况告诉了另一户居民翟忠明,因为他是住在小区里的一位联防队员,正好在家休息。翟忠明出去查看一番,并未发现那几个人,但吃完晚饭后,他还是不太放心,又出门在小区里兜了一圈。半路上,正好看见几个小青年从一户人家的二楼跳下来,老翟立刻一边用对讲机报警,一边赶上前去准备控制可疑人员。过程中,他的头被小偷砸破,但还是拼命抱着对方……最终,3个小偷被成功抓获。

  这个英勇故事传开了,不法之徒也不敢来寺北小区了。

   家门口种菜还是种绿

  居民刚搬来时,小区里基本没什么绿化,宅前屋后随处可见一个个土坑和水塘。据介绍,这些土坑和水塘,是居民在建房时留下的,后来一直没人填土。入住后,居民自己看着难受了。

  后来,经水务部门同意,镇里专门在小区前面开了一条河,挖出来的土就用来填坑,终于消灭了一个个土坑和水塘。2005年,镇园林所也为小区种上了绿化。但此后,一些居民开始见缝插针地种菜,有的人还为此破坏了部分绿化。于是,整治“种菜”现象成了一个新任务。

  但其实,对于种绿化还是种菜,小区居民分成了三派:三分之一的居民希望种绿化,三分之一的居民希望种菜,另外三分之一的居民表示“随便”。

  有一次,市里有关部门来考察,一位干部说了一句话:“谁说蔬菜不是绿化?关键要美,不能乱!”这句话给居委会干部带来了启发,他们开始对“种菜”现象变堵为疏。现在,小区居民可以在宅前屋后种菜,但不能破坏公共区域的绿化,而且,种植的品种还是要以低矮的绿叶菜为主,不能种植毛豆、甜芦粟等较高的作物,也不能搭建大棚,以免影响小区的环境美观。

  在小区的第一条埭上,记者看到,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有一方绿油油的菜地,里面种了青菜、菠菜、生菜、大蒜、大葱等,整齐而美观。一位中年妇女,正在菜地里认真地拔草。居委会主任肖德明告诉记者,现在,每户人家的菜地都有竹篱笆围着,今后希望可以用小青松来作篱笆,更自然一些;对于每家每户的小菜园,居委会还将制定详细标准,进一步进行规范。

  而小菜园的恢复,并没有影响小区绿化。如今,每家每户都逐渐形成了“三园”,分别是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扮美整个小区。每户人家小菜园的四周,都种了橘树、枇杷树等果树,同时也就成了小果园。到了秋季,家家户户的果树上都挂满了果实,成为独有的秋景。

  如今,在寺北小区的示范带动下,亭林镇还发起了“美丽一条埭”创建活动,号召全镇农民建好“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三个园,进一步美化乡村生活环境。

   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让外界津津乐道的,还有寺北小区的“和谐文明”之风。

  这里,还诞生了一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这户人家的户主叫陆道章,已有70多岁,而他的老母亲去年过世时已有110岁,远近闻名。老人在世时,被问到长寿的奥秘,只说了一句话:“子女对我好,尤其是媳妇对我好。”这个家庭的温馨和睦,可见一斑。

  陆道章是一名退休老党员,曾担任过红阳村的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家之主,他创业有方,开了一家玻璃器皿厂,经营得有声有色。在寺北小区建设之初,他看到小区绿化不太多,就将自己家的100多株橘树无偿送给了小区,并请专人来种好,使小区绿化得到一定改善。他还拿出一笔钱,放到党员扶贫帮困基金中,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而他资助过的困难村民,已有20多户。

  老陆还积极参与小区各项活动。听到有居民对拆迁有意见,主动去做思想工作;看到哪里卫生搞得不好,带头参与到打扫清理中去。他还参加了社区志愿者巡逻队,并担任队长,每天在小区里来去巡逻,维护家园平安。

  每天晚饭后,老陆夫妇俩总爱在小区里散步锻炼。他们的身后,常会有一大批居民跟着,散步、聊天、巡逻。老陆的为人,让大家乐于跟他亲近。

  在寺北小区,80岁以上的老人,如今都有了结对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同样是老人,不过是60岁-70岁的“低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