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胶东小山村的热闹与安静

27.01.2017  20:11

  凌晨六点不到醒的时候,客厅笼子里装的麻雀叽叽喳喳叫着,这是爷爷给孙子抓的“玩意儿”,十个月的儿子第一次踏上了属于他父亲的这片土地——山东。

  回乡日记,其实并不贴切,某种意义上说,这里并不是我的“”,一定要算的话,也只能是勉强意义上的第三故乡,这么多年,我也不过来了三四趟。

  安静,是这次来最直接的感受。几年前办婚礼时的热闹不复,车子开进村子,路上几乎没看到一个人,远远近近传来几声狗叫。靠近家门口的地方,模糊地看见爷爷拎着篮子收青菜的背影。这个我印象中山东红富士的主要产区之一,竟然有了几分萧条的感觉,村里剩下的要么就是跟公公婆婆年龄相仿的大人,要么就是比他们年纪更大的老人,难道只是因为我们提前了一天回家过年的缘故?

  都说北方的年比南方的年更有年味,而这里的年味,除了一路过来光秃秃的苹果树,结冰的河,各家大门紧闭的小院子,就剩一早叽叽喳喳叫唤的麻雀最热闹了。

  还记得婚后第一年到先生家过年,踏着大年夜的脚步到家,热腾腾的炕上,挤着大姐、三姐、大哥、二哥……盖上浇头的手擀面飘着浓香,围坐着包饺子的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玩笑着,嘻哈着,好不热闹。半夜12点,饺子下锅,炕上的小桌上布满了各种菜肴,一边吐槽春节晚会,一边蘸着醋就着蒜吃饺子,这样的场景,对于来自南方的我来说,多少有几分稀奇——往年家里顶多在楼顶点上礼花,家里的放完,一家三口便抖索着在楼顶看隔壁、隔壁的隔壁腾空而起的花火。

  先生说,大妈身体不好,去市里跟大哥一起过年,大哥大姐过年可能就不回来了;二伯和二妈坚持要在家过年,所以二哥今天会回来,二姐呢,去韩国做一份不定时的工作,算了算性价比,大年初二回家最划算;三姐一家年前是不回来了;四哥一直以来走得不算特别近,具体情况我也没有多问……因为儿子第一次回家,我们家倒成了一大家子里最齐全,也最热闹的了。

  为了迎接孙子的到来,爷爷一早收拾了许多玩具,在窗台上排了一排;怕他冷,给房间装了空调;晚上顶着寒气打着手电去给小孙子抓麻雀……所有的准备就等着我们过年回家的这几天。

  或许再晚些时候,村子里的各条道道陆续会被赶回家的车子占满,平日里空置的邻家会在除夕夜幕降临前把灯点亮,换上新衣的大人小孩路上遇见,会满脸笑容地问好,几年不见的老友再凑上一桌开始搓麻将,试图把几年的情感空隙填满。然而,谁都知道的,几天假期结束,大家又将各奔东西,故乡,又将被安静笼罩。

  “我们家隔壁是空的,隔壁的隔壁也是空的。二哥叫二伯去市里过年,他不肯,估计明年应该就去市里过年了吧。”先生说。

  我不禁想,年究竟是什么,莫不是老人家一年的守候换来的三天烟火气?这个胶东的小山村,一直很安静。面对突如其来的几天热闹和热闹后的几分落寞,她的心情如何?家是如此,守着家的人呢,心情又如何?

   [新春走基层]记录城市的温度:我们都是“异乡人”

   [新春走基层]感受家的温度: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