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全国前头 走到世界前列
如今的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透露出城市新的精彩。如何从全局和战略上认识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意义?如何主动作为,加快科创中心建设,闯出有特色的创新发展新路?昨天,在十届市委八次全会上,市委委员、与会人士畅所欲言——
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
李耀新 市委委员、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
3.0版创新服务券,将变“现金”为“粮票”,政府采购法律、会计、人才公寓等服务内容,通过创新券形式提供给创新企业。
这次出台的《意见》跟过去推进科技创新举措有三方面不同。一是强调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二是把信息化支撑力作为主推科创中心的关键力量; 三是着力研究政府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的变革,从体制机制上破题,营造与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相吻合的营商环境。这表明,科创中心建设不再是政府分配资源、政府决定一切,而是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首创精神,容忍失败、鼓励创新,而不是政府出台一个方案,引导大家朝一个方向走,结果只能导致产能过剩,企业拿不到订单。
市经信委作为产业经济的主管部门和信息化的综合部门,在加快科创中心建设中,还要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接下来还要研究,如何从支持大企业、“硬资产”的企业转向支持初创期、“轻资产”的企业,从提高企业装备能力转向为企业创新能力服务。比如创新服务券就是一种尝试,目前1.0版已经推出,打通高校和创新企业的扶持资金池。为大张江创新载体服务的2.0版马上也要推,3.0版的创新券变化更大,将变“现金”为“粮票”,政府采购法律、会计、人才公寓等服务内容,通过创新券形式提供给创新企业,企业自主选择需求内容。目前方案已形成,将在自贸区首先尝试。
研究变化趋势,注重空间创新
莫负春 市委委员、徐汇区委书记
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各区县要有大局意识,要服务上海战略、服务全国战略,也要有全球的战略意识。
《意见》中提及建设科技创新集聚区,特别强调了“各具特色”。我认为,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各区县首先要有大局意识,要服务上海战略、服务全国战略。也要有全球的战略意识,让科技创新集聚区成为未来上海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
《意见》 提到聚焦张江核心区和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临港等重点区域,突出各自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城市更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应创新创业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比如漕河泾开发区,科技服务业很有代表性,集聚了一批知识产权、技术交易等专业服务机构。各区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作出贡献。
各重点区域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研究新的变化趋势。从漕河泾产业生态可以看出,现在产业集聚、跨界合作很明显;有的企业流出去,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但不少企业又出现“回流”现象。这是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于空间的要求降低,对人才、对协同度、对资源集聚的要求更高,近中心城区的园区成为部分企业的回流地。地区要研究这些变化,政府要更加注重空间创新,注重服务企业的理念创新,鼓励大企业孵化小企业,以企业服务企业,人才服务人才。
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重大机遇
张 杰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意见》包含的体制机制革新、人才支撑、环境营造、重大科技创新布局等内容,都将成为交大转型的引擎。
上海交大地处上海,助推科创中心建设,是交大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而积极投身其中,也将为交大自身转型,建设成为创新型大学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因为《意见》包含的体制机制革新、人才支撑、环境营造、重大科技创新布局等内容,都将成为交大转型的引擎。
《意见》 提出,“要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等。对照这些新的政策措施,交大已在积极实践,并将依据《意见》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例如,交大鼓励教师参与市里和企业的重要创新活动和项目。以前,学校教师评职称时,要求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现在,我们补充一条,如果教师有在国家骨干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经历,可以替代在国外学习工作经历。我们还从企业聘请精英人员到学校任教,实现大学与企业的有机互动。又如,在交大闵行校区的西北侧,开出了一个名叫“零号湾”的创新创业园区,大学生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在里面开展创业实践,教授团队也可以打破校园围墙进行创业。
对《意见》中一些政策的细化落实,我们也充满期盼。我们学校引进了一位法国教授,他太太也是外籍,其居住证的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根据相关规定必须离开中国,再次申请。《意见》提到,要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等,相信这一系列细化的政策措施将可解决海外人才的后顾之忧。
合力突破体制机制壁障
王建宇 市委候补委员、中科院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中科院正进行较大力度的系统调整和精简优化,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障,清除各种栅栏,打破各种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
中科院正在对现有科研机构进行较大力度的系统调整和精简优化,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目前,我们重点建设四类科研机构:创新研究院,科研任务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卓越创新中心,立足于基础科学研究前沿;大科学研究中心,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国内外开放;特色研究所,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与核心竞争力。上海建科创中心《意见》中提及,要建设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布局一批重大基础工程等,这些也为我们分类建设科研机构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载体。
中科院对研究所进行分类定位、分类评价、分类管理,意在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障,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而上海建科创中心,在体制机制突破、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改革人才引进、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与中科院的改革有许多契合之处,大家相互促进,形成改革合力。
设定“全球影响力”高度
吴信宝 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
上海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有 一 个 限 定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我们在走每一步时,都要想到大局,要服务国家战略,要对标国际标准。
上海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有一个限定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这个词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我们设定目标的高度。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现有计划看,分步走目标清晰。2020年前,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2030年,着力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在服务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中发挥枢纽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创新驱动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最终要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与我国经济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全球创新城市。因此,我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在走每一步时,都要想到大局,要服务国家战略,要对标国际标准。
我个人认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应该符合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重大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诞生,这样的成果足以推动人类文明上新的台阶;二是拥有知名的国际性科研机构;三是拥有全球知名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技产业区域,类似硅谷;四是拥有大师级的知名人物。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任重道远。
给企业创新营造适宜环境
黄迪南 市委委员、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这次,政府支持企业创新转换了方式,从营造环境入手,给企业创新提供支撑,这就大大释放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这次市委全会聚焦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过一年多的课题调研,大家形成了许多共识,其中之一就是各方合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这一点对企业至关重要。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支持?以前,政府习惯于直接插手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但是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不佳。企业天然地是围绕市场转,市场变动,企业最敏感。企业创新动力也来自市场。政府插手会直接干扰企业按经济规律运行,从而导致效率打折,许多创新项目就这样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次全会提出,要尊重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规律,培育开放、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支持创新的功能型平台。也就是说,政府支持企业创新转换了方式,从营造环境入手,给企业创新提供支撑,这就大大释放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上海电气曾经诞生过中国第一套核电站机组、中国首台大型船用曲轴、中国首台百万千瓦火电机组、世界最大1.65万吨油压机等大型装备。在建设科创中心的背景下,上海电气将继续在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工业装备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重点开拓,集团工业装备业务将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
看清比较优势,抓好“小气候”
马春雷 市委委员、嘉定区委书记
创新创业者在嘉定,从幼苗长成大树,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张桌子、一间屋子、一层楼面、一个园区”,一路扶持。
上海要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集聚区,嘉定被列入“重点区域”之一。我们将结合科创中心发展大趋势与区域比较优势,确立自身定位。嘉定的比较优势在哪里?有比较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大量科研人员;比较广阔的科技产业化空间,产业承载能力较强;有较强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在单项方面,嘉定在各区县中并不是最强的,但是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体现出嘉定的比较优势。
拥有了这些比较优势,嘉定抓“小气候”方向明确。我们要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发挥中科院在沪院所集聚效应,建设半导体芯片和传感器、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的世界一流研发平台。孵化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重大成果,突破一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实现一批打破国际垄断的高端产品产业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龙头企业。我们打造众创空间,扶持创新创业企业,突出“专业化”特色。例如“南翔智地”园区,智能硬件类科创企业扎堆;“育成中心”内,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汇聚。对不同专业特色的科创企业集群,我们给予精准扶持。
创新创业者在嘉定,从幼苗长成大树,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张桌子、一间屋子、一层楼面、一个园区”,一路扶持。同时,还将致力于打造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科技城。通过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配套的优化,让创新创业人才在此安居乐业。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贺东风 市委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人才是建设科创中心的根本保障,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意见》中的很多政策将有利于高校、企业等方方面面人才的流动、交流,发挥各自的作用。
人才是建设科创中心的根本保障,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这些年,商飞公司吸引了许多海外人才,我们的水土能不能包容这些人才,能不能给他们发挥作用的事业平台,是人才能不能留下来的关键。
在高科技制造领域,重点项目能顺利推进,依靠的就是人才。在商飞公司大型客机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中,形成了以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为中心,联合清华、北航、上海交大、中国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等国内几十家高校、科研院所的攻关模式,形成了聚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
《意见》中的很多政策将有利于高校、企业等方方面面人才的流动、交流,发挥各自的作用。商飞在此方面已做了一些尝试,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企业派专家到高校里担任导师和教授,高校到企业挂职锻炼、做科研项目。商飞还利用高校科研创新平台、高校实验室,为企业研发服务。这些尝试卓有成效。
《意见》 还提及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力度,探索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等。面向未来,商飞会在此方面做更多的探索,让科技人员和企业发展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来源:《解放日报》 2015.05.26 第02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