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教育公平

09.03.2018  14:22

40年前的春天,27万莘莘学子满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大学校园,他们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77级”大学生。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改变了当时的知识分子政策和人才选拔制度,已经衍变成国家复兴的历史符号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象征。40年来,高考改变了亿万人民的人生命运,改善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面貌,提升了民族复兴的坚强信心。

·姜斯宪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则是诸多考试中影响面最广、关注度最高的考试,高考改革不仅深刻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也时刻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制度以常为新,回顾恢复高考以来的招考制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制度具有以下四个功能:  

选拔各类优秀人才

考试的产生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因此选拔基础好、潜力大的优秀人才理应是高考的第一功能。1977年恢复高考也是为了这个目的。1985年的减少高考科目是为了有利于选拔有学科特长的优秀学生。为了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我国高水平大学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招生方式。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2006年,上海交大、复旦探索自主招生改革,对选拔高素质的多样化的优秀人才及推进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两项标准而言,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于我国完善自主招生体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保障教育机会公平

高考的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受教育机会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关系到个人的努力是否会得到公平认可,直接关系到民众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国家的信任,因此公平公正一直是高考制度设计的重点。1989年开始全面推广的标准化考试,1997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2001年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2002年全面实现网上录取,2008年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等一系列改革都体现了对公平的考量。  

均衡教育资源分布

由于我国各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出于国家的整体利益、最广泛地保障民众的受教育权益,高考招生还必须体现均衡教育资源分布的特殊功能。1983年开始的“定向招生,定向分配”方案,1985年开始招收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改革,这些政策同当时的国家经济体制相匹配,也在过去一段时间起到重要作用。2012年,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是国家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的重要举措。  

促进教育体制改革

高考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重要考试,其改革将深刻地影响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如1985年的减少高考科目,1987年起的上海高中会考制度,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后开始推行的“3+ⅹ”科目考试方案,2000年开始的春季招生改革等都深刻影响了高中阶段教育。同时,2007年的免费师范生政策,2010年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则对大学阶段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高考改革综合性效应日益显现。  

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几经变革,越来越向着公平、合理、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有的高考制度对上述四个功能都有所体现,但在制度运行和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形势变化统筹兼顾这四个功能的配比。  

提升教育质量:高考综合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人才选拔是培养的起点,是落实学校办学任务的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与招生选拔的关系密不可分。高校人才培养要求招收选拔适合其培养理念的人才,培养的成效对于招生环节起到了关键性的反馈指导作用。  

为了探索多模式人才选拔与创新人才培养,上海交大在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环节中将学校招生选拨工作与高考改革有机衔接,通过对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和综合素质潜质的双重测试,招收到适合专业培养理念与特色的,并且具有创新潜质、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有效提升了入校后的培养成效。招生与培养是有机统一体,高校招生选拔制度改革对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又将对高校招生选拔制度进行反馈,并促进选拔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未来的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与深厚的人文素养,交叉融合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为此,大类招生与平台培养改革应运而生,正在逐渐取代按专业招生的传统模式。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内率先尝试大类招生,此后各高校陆续进行了积极的推动,已成为高校招生工作的共识。按大类招生录取后,合理安排平台课程、无缝对接平台人才培养方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上海交通大学于2014年创立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于2015年创立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2017年创立理科试验班类,并在全国部分省市进行招生。经过几年来的学生学业、参与创新项目等情况的跟踪,我们发现按大类招生后的平台培养已初显优势,学生成绩整体水平优于面上专业学生,学生参与各类创新、研究项目的比例较高,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集成创新能力等增长显著,自主学习意识强。  

探索高考改革: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实践

当下,上海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上海一直在积极探索高考改革,高考方案已历经数十载曲折沿革,率先开展自主命题,率先调整考试科目,率先试点自主招生,率先实施两季高考,几乎每一步都走在全国前列。  

2014年,上海被确定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推进改革,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新评价模式。2015年,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并把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17年,应届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成为高校面试及校测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不仅是对考试环节的优化,而且是以考试招生为切入点对整个教育体系综合施策的全面系统改革。在基础教育方面,本轮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着力增强了高中课程实施的选择性,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程,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调动了高中学生参与研究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根据2017年6月的调研显示,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二年级末时已有12057个研究课题,其中188所高中做到了“人人有课题”,占全市高中总数的74%。  

在招生录取方面,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开始试点自主招生“预录取”模式。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多省市展开基于试点学院的工科平台综合评价招生改革。2017年,在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中,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为我国招生录取政策的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制度设计方面,上海高考综合改革创新性地实施了“院校专业组”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解决了学生选考科目和高校科目要求之间的精准对应。以“院校专业组”作为独立志愿,可以在满足高校选才空间的同时,让更多考生进入到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专业,符合“扩大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改革初衷。  

上海落实中央精神、结合实际、吸收融合高校先行改革的经验,将其转化为制度设计,有效保护了高校改革探索的积极性,有力保障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对接时代特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要求

中国未来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核心在于改革人才培养体制,而突破口却在于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新时代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四点新要求。  

一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高考招生更加有利于科学地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经过几代人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方面还存在结构性矛盾,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因此,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要充分体现科学、高效的选拔人才准则,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拔尖优秀学生,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要求高考招生更加有利于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这种新矛盾主要体现在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求与区域、城乡间不平衡不充分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1999年高校扩招后,虽然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明显提高,但在重点研究型大学中的比例却在不断滑落。针对不同区域、城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教育部决定自2012年起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也进一步提出要“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三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高考招生更加有利于有效地扩大人民群众享有优质教育的机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则需要深化改革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释放高校自主招生活力,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深化高考招生制度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选择权,促进学校高效选才,还可以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特色化发展,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使高等教育资源最大化地物尽其用,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建设教育强国要求高考招生更加有利于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一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招生选拔制度。目前,在全面推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攻坚时期,“双一流”高校如何抓住改革机遇,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探索出适合本校选拔优秀人才的招生录取方案就显得至关重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提出“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出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作为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少数和重中之重,优化“双一流”高校的招生选拔制度将能有效地缓解社会焦虑,引导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们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我国高考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选拔和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来源:《文汇报》 2018.03.09 第6版 文汇教育   “优化招生选拔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专稿 

原文: 走向教育公平:高考招生制度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