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ACM/ICPC亚洲区赛鞍山站夺得亚军获世界总决赛资格

22.10.2014  18:07

在第39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鞍山站的比赛中,由我校通信学院学生邝斌(研究生)和计算机学院学生张健豪(11级本科)、梅俊(12级本科)组成的Final_Battle队经过激烈角逐,力克群雄,勇夺亚军,这是我校自1996年参加此项赛事以来获得的最好成绩。凭借此次比赛成绩,上海大学获得了2015年5月在摩洛哥举行的第三十九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资格,成为120多所参赛学校之一。

10月18日至19日,第3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鞍山站比赛在辽宁科技大学举行,本次比赛有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0多所高校的166支参赛队参赛,这是由全国参加网络赛的近1000支参赛队中选拔出来的,比赛由清华大学命题,比赛时间5小时。我校派出了上述Final_Battle队和由计算机学院13级学生壮志、李嘉辉、姚东恩组成的SHU_Dragon队,由教练沈云付老师带队。

10月19日9点比赛正式开始。我校Final_Battle队在开赛5分钟内解决了第一个题I题,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排名第二。随后在40多分钟内又连续解决了D、E两题,排名一度在前三位置。随着赛场不断升起的气球,比赛渐入白热化。Final_Battle队在解决第四题时遇到了困难,排名不断被其他队超越,但他们没有放弃,沉着应战,不断寻找算法并编程调试,直至第161分钟才予以解决,排名得到提升。在封榜前1小时解决了第五个题,不久解决了第六个题,奠定了获得金牌的基础。到比赛结束前4分钟又超常发挥解决了第七个题。最后,经过5个小时的激烈竞争,Final_Battle队以队伍排名第二、以七题的解题数获得了亚军。本次比赛的冠军、季军分别被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学队摘得。

ACM/ICPC是由ACM组织的年度性竞赛,始于1970年,是全球大学生中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级计算机类的赛事,受到国内外各知名大学的重视,素来被冠以“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竞赛”的尊称,可以说是大学级别最高的脑力竞赛。大赛旨在培养大学生运用计算机来充分展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检测选手们在压力下进行开发活动的能力,进而挑选和发掘世界上最优秀的程序设计人才。每届ACM/ICPC竞赛都是精英荟萃、新才辈出,因而倍受全球著名信息企业的高度关注。竞赛由各大洲区域赛和全球总决赛两个阶段组成,每一年的下半年举行各大洲区域赛,优秀的队伍参加下一年的全球总决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由上海大学于1996年引入中国大陆,1996-2001年的六年间亚洲区区域赛中国大陆站均由上海大学主办。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有5-6个赛站、每个赛站有150个以上的现场赛参赛队伍的盛大赛事,设冠、亚、季军和12个金牌得主。

本次鞍山站比赛Final_Battle队取得优异的成绩,与该队在2014年10月12日牡丹江站获得银牌、与金牌擦肩而过有一点关系。正是那次留下的小小遗憾,面对巨大的压力,该队奋发努力、大打翻身仗的思想。他们总结那次失利的原因和教训,团结合作,发挥各自长处,最终取得了好成绩,这是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