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夫妻赊账卖粉条 3年无欠款
李建平说,他卖的是良心粉条,所以敢赊账。
核心提示|寒风中,禹州市的李建平夫妻俩拉着满车粉条,来到许昌闹市区,销售自家制作的红薯粉条。
做买卖,讲究的是现金交易。农村人进城,人地两生,这种交易似乎更为重要。然而,李建平夫妻甘冒风险,做起了赊账的买卖。让夫妻俩感到欣慰的是,3年来,没有一个赊账不还的。
“我卖的是良心粉条,所以敢赊账。”李建平说,“我赊账卖粉条,就是想打打假,给纯正的红薯粉条争口气。”
“人都有个良心。”赊账的郑女士指着李建平夫妻说,“人家多辛苦啊,多不容易呀,只要吃着好,我会把钱送来。”
就这样,买卖双方靠良心,搭建起了一座诚信的桥梁。
闹市区赊账卖粉条
“谁要粉条,随便赊账。”1月22日,许昌市仓库路与振兴路交叉口,一阵吆喝声传来。
一辆机动三轮车上拉着一车粉条,车侧面挂着红底白字的大幅广告,上面写着“纯红薯粉条,假一赔十,赊账”等字样。吆喝生意的,正是李建平。
“下锅里烂了是我的,煮不熟了是我的,煮成一团搅不开了是我的,吃着碜了是我的,有异味了是我的。”见有行人停下脚步看粉条,李建平一连串说出了几个“是我的”。他告诉顾客,如果赊账买了他的粉条,回到家里吃的时候出现上面几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顾客就可以不给钱。
“随便赊账啊,赊给你,吃着不中了,不要钱。”李建平进一步解释。
一名妇女停下,购买了一捆粉条,赊账。李建平询问了她的电话以及姓名,并用自己的手机拨通,确认无误。他的妻子闫改从胸前挎兜里掏出一个磨得破旧的小本子,将该妇女的电话及姓名记在本子上。
大河报记者留意到,这个破烂的小本子上,写了许多个电话号码,有的有姓有名,有的仅有一个电话,连个姓也没有。另外,许多电话号码上,已经用笔画上了横线。闫改解释,这些画线的,都已经把钱还了。
“我在许昌市区赊账卖粉条,已经3年了。”李建平介绍,2013年冬天,他第一次到许昌卖粉条,并打出了赊账的旗号,卖出了1000多公斤。2014年,仍然打着赊账的旗号,卖出2500多公斤。今年,已经卖出去1500多公斤了,赊账的大约有150人。
买卖双方凭的都是良心
李建平为什么甘冒风险,赊账卖粉条呢?
李建平家住禹州市范坡镇山王村。山王村地处岗地,适合种红薯。用红薯粉加工粉条,是禹州的传统,也是山王村的传统。
李建平介绍,禹州的红薯粉条采用优质红薯淀粉,用传统工艺制成,属天然食品,深受人们喜爱。但近年来,一些人利欲熏心,在制作过程中添加增筋剂等有害健康的东西,还有的人用木薯粉条冒充红薯粉条,要么煮不熟,要么一煮就烂,败坏了正宗禹州粉条的声誉。
“正宗的红薯粉条,一斤的价格在10块钱左右。”李建平说,用木薯粉做的粉条,一斤的价格才2块多钱。由于价格差别大,这样就造成真正的红薯粉条滞销。这种“真的打不过假的”的市场现象,让李建平和乡亲们感到很气愤。
“我赊账卖粉条,就是想打打假,给纯正的红薯粉条争口气,给乡亲们争口气。”李建平说他卖的是地道货,不担心不给钱,讲个诚实诚信。来许昌赊账卖粉条3年来,去年以前的赊账已全部收回,没有一笔欠的。
“人都有个良心。”郑女士赊账买了70元的粉条,她指着李建平夫妻说,“人家多辛苦啊,多不容易呀,只要吃着好,我会把钱送来。”
赊账卖粉条,李建平夫妻让顾客用舌尖品尝诚信的味道。就这样,买卖双方靠良心,共同搭建起了一座诚信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