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资本流动税:中国资本流动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 联合研究成果发布会举行

18.07.2016  20:11

2015年7月13日,“非线性资本流动税(准备金):中国资本流动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联合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本次发布会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货币金融研究中心主办。该研究项目由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亚洲开发银行合作承担,历时近两年,试图为中国资本市场搭建金融危机防火墙,并且在此基础上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资本市场开放、以及其他国际金融体制的系统改革。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一直是一个学术界和政策界都非常关心但又极具争议的话题。90年代后期以来,针对新兴市场国家开放资本账户后通常发生金融危机的现象,学术界更多地将关注点转向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稳定的影响。近年来兴起的资本流动最优管理文献从理论上审视了资本账户开放对于金融危机的作用。这些研究发现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个人分散的融资决策会给整个国家的金融稳定带来一种负面的外部效应。由于个人并不考虑其借款行为对于宏观层面的影响,因此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讲自由市场条件下形成的外债规模并非是最优的。这种负外部性的存在为政府管理资本流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实践来看,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政策选择上也借鉴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开放资本账户的同时以征收资本流动税的方式来实行宏观审慎管理。但从实施效果上来看似乎并不理想。例如近期在全球增长放缓和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下,这些国家(如巴西)仍然出现了增长下降和货币的大幅贬值。

当前我国金融改革正处在关键时刻。一方面,各项改革措施正在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进入最后也最敏感的时期。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状态,局面错综复杂,国内国外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在稳步推进金融改革的同时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防范金融危机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此项研究所力图解决的问题。研究首先通过实证分析厘清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金融危机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建立第四代金融危机模型,并在理论上证明通过非线性资本流动税可以消除金融危机,最后在政策上提出非线性资本流动税的实施办法,由此提出中国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与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