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工作系列报道之二:践行资助育人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交通运输学院全面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资助育人体系建设

30.09.2018  21:26

践行资助育人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交通运输学院全面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资助育人体系建设

 

背景与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诉求。

高校资助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的不断扩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逐步上升,成为一个高校不得忽视的特殊群体,二级学院作为国家“奖助贷补减勤免”体系落实的一线工作者,不能简单地做经济上“布施者”和简单的“说教者”,应该让学生成为资助工作的“主体”,认真观察他们的特点,倾听他们的需求,及时调整资助育人工作方式及内涵,为他们的“发展支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把“贫穷”化为正能量,为踏入职场助跑。

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就必须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只有拓宽资助育人渠道,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才能增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目前我校的资助工作模式为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各二级院系负责资助管理工作的人员实施具体工作;交通运输学院高度重视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在配合资助中心完成“奖助贷补减勤免”的经济资助基础上,把“育人”主线贯穿始终,分析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具有“广度”“深度”“信度”“效度”的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发展支持型”资助育人体系,切实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为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举措与特色

推动教学管理合力,拓展社会企业资源,着力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广度”。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航教工党支部自2011年开始在交通运输学院设立了“国航教工支部助学金”,助学金每年资助家庭困难的优秀国航党员学生2-5名,每人资助金额500元,以激发同学们为梦想拼搏,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热情,截至目前发放总金额已近2万元。

国航教工党支部的教师们多年来以“国航教工支部助学金”为平台,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支持和鼓励,并在学习生活上及时向结对学生予以指导解惑。虽然资助金额不多,但却凸显了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热忱,关心关爱学生,注重与学生交流,知学生之所想,晓学生之所需,予学生之所求。

交通运输学院学工办下设的卿云工作室自2010年开始在交通运输学院设立了“卿云助学金”,以进一步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助学金每年资助学院大二、大三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2-4名,每人资助金额500元,截至目前发放总金额已近2万元。

卿云助学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学院的每一位辅导员,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也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在每年的“卿云助学金”颁奖典礼上,受资助同学都将就自己在海大的所学所思所得进行交流,辅导员对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取得成绩的进行点评,这些对与获奖的同学、对台下作为观众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为家庭经济困难同学树立了自强、自立、可亲、可敬的典型,加强了辅导员和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和引导,也体现了交通运输学院党委和学工办对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关注。

交运学院主动利用与企业、校友交流的每一次机会,向社会和企业积极宣传,汇聚社会力量,赢得社会企业和校友资助资金,支持学校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在过去10年交通运输学院为学校及学院积极拓展设立了各类奖助学金:中外运党支部助学金、台骅助学金、仁建奖学金、宝源海运奖学金、深圳鹏程海奖学金、中国日通奖学金、上海通运奖学金、劳氏船级社基金会交通与环境奖学金、国航国法专业奖助学金等,截至目前总金额已近150万元。

注重发展支持,助力困难学生就业,着力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深度”。 朗读者沙龙”系列活动在2017-2018学年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杨鉴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赵厚均教授、上海大学哲学系杨庆峰教授和法学院陈刚老师等,以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开展了10场主题沙龙,效果良好:大学的价值;读书与自强,国强与自强;略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困难中的成长;品读诗词经典、感悟自强精神;文学的价值、自强的力量;文学中的励志精神;以家国情怀养正学生人格;中国文学与审美。

朗读者沙龙”系列活动通过朗诵和解读中国古文诗词,剖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人文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精神,“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品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信仰,以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从而丰富学院育人工作的内涵,实现学院资助育人的目标追求。

自2010年开始,交通运输学院连续9年面向全校学生举办“自强、诚信、感恩 ”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文字这种朴实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感受,回顾成长过程中所感受的正能量,用文字书写感恩。

学院每年的征文比赛均能收到100篇以上的投稿,征文充分展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奋发学习、自立自强、诚信感恩、成长成才的精神面貌,在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发挥了励志和引领作用。

金钥匙计划”是交运学院职业教育系列活动之一,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企业走访平台,带领学生参加企业开放日活动,加强企业、学院和学生的三方交流;为助力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学院在每次企业走访活动中,结合企业和岗位特点,匹配安排有就业困难的家境贫困学生参与其中,走访前针对困难学生安排专门的简历、求职礼仪等特训,为参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路费补助;走访过程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重点推荐;走访结束后,针对学生在走访面试过程中的表现提出中肯意见,踏实做好就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

助工作社团化运作,搭建自助平台,着力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效度”。 交通运输学院于2010年开始实行资助工作社团化运作,成立了交通运输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己的社团——“同心互助社”。同一颗心,互相帮助,为学生搭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学院将社团打造为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支持的平台。

社团体系化培训助力成长,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较弱的现状,学院对社员开展了系列化的培训,从加强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的素拓培训,到学院“励志书院”的电脑培训。陈莉老师以社团为平台,将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交给社团承办,为他们的一切创意和想法做好服务及支持工作,在每一次活动后给予总结和指导,最大化地锻炼了社团成员的工作实践能力。

社团化运作,一方面有利于使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阳光化,愿意加入资助社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着他们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的认可,塑造了他们“我贫困、我努力、我受助”的阳光形象;另一方面通过社团来开展学院资助育人工作,资助育人的客体转变成了主体,在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有利于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归属感,真正实现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朋辈教育。

引领受助学生助他,开展志愿实践育人,着力提升资助育人工作“信度”。 交通运输学院在同心互助社的基础上,组建了“同心志愿者团队”,以开展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价值引导。

2015年开始,“同心志愿者团队”从不断拓展日常志愿者项目,定期与东海志愿者团队到东海开展清滩活动。目前,定期开展的志愿者项目有:浦东机电福利院、桃浦养老院、徐汇区致康儿童康健中心、陆家嘴地铁站开展志愿者活动,每年均开展了超过300余人次的志愿者服务。

同心志愿者团队”还组建了“羽爱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他们以一个受助者的身份,以一种反哺社会的心态,结合自身所学与经历,利用暑期时间开展支教活动;2016年他们的支教活动地点在上海周浦紫罗兰小学,紫罗兰小学是一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的民办小学,主要服务于广大在沪农民工子弟,学校目前仍然存在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设施匮乏、教学活动单一等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2016、2017年他们分别前往上海周浦紫罗兰小学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刘芳庄小学进行了支教活动,队员们践行“受助者心怀感恩,汇聚爱心助他人”,用他们感受到的温暖去带给更多人阳光,用别人给予他们的爱去传递希望。

成效与展望

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发展支持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成效。 积极拓宽资助渠道,学院积极推荐教学和管理合力,搭建企业和校友资助平台,拓展校内外奖学金金,签订的合同金额截至目前已近150万元。

学院社团化运作的“自助”方式全方位地锻炼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并获广泛认可。2014年,学院资助辅导员陈莉老师撰写的“以学生为主体 凸显服务功能——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社团化”案例,获得了“中银”杯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案例二等奖,2015年,学院资助辅导员以“同心互助社”的社团化运作为题,成功申报了上海海事大学辅导员工作培育项目。

学院积极利用“金钥匙计划”平台,为就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定就业计划和方案,每年通过学院“金钥匙计划”推荐的就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功就业的概率为100%。

学院以“朗读者沙龙”系列活动和主题征文比赛为载体积极践行文化育人,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素养,以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汇聚学生正能量,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广泛自主参与,效果良好。

学院以志愿实践为载体,成立的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的“同心志愿者”团队已经开展了成熟的常规志愿者活动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陆续开展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等方面的志愿者服务,在提高家庭经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德感恩,笃行回报,实现“由他助到助他”的转变,形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教育内循环。

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发展支持型”资助育人体系展望。 学院在现有拓宽的资助渠道基础上,今后将进一步创新资助育人形式,促成学院所有教职员工,包括专任教师、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都积极参与到资助育人工作中,充分调动他们的责任意识,形成“人人育人”的教育新格局。

针对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将资助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在校期—毕业时—毕业后”的全过程,把握资助工作关键环节,充分发掘育人资源。

学院将继续完善现有的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系列活动,寓教育于管理和服务中去,进一步凸显资助育人的服务意识,润物细无声的完成对学生的励志教育、诚信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和感恩教育,实现价值引领。

学院将继续挖掘现有助他——自助——助他的资助内涵,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将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帮扶紧密结合的同时,创新工作形式以发掘其潜能,发展其个性特征,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

进一步完善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基础上,推动学生资助数据库与学籍、就业指导等教育数据库,以及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有效对接;探索改进奖助学金发放机制、发放办法和数据库完善,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着力解决好学生资助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

撰稿、摄影:交通运输学院 责任编辑:哈斯 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