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中国自由贸易区与开放阶段”高峰论坛圆桌讨论一:自贸试验区与中国开放
5月15日上午,由我校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陆家嘴管委会、海银财富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自由贸易区与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举办首场圆桌讨论——“自贸试验区与中国开放”。
“自贸试验区与中国开放”圆桌讨论由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鞠建东教授主持,原世界银行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王新奎教授,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等著名经济学家共聚一堂,深入研讨新常态下自贸区国家战略的推进策略和对外开放的新构想。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林毅夫教授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最明显的瓶颈限制,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发展,经济很难发展起来。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回报需要有产业投资来促进。二次大战以后,真正发展成功的经济体,实际上都是抓住国际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现在这类产业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正处于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因此,中国目前进行的对外转移,实际上足够让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开始进入到工业化、现代化。我国现在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很好的机遇。此外,对于亚投行的建设,我国需要提升能力,提供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机会,这也更有利于创造一个国际和平环境。通过这些,我国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讲,也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王新奎教授强调用自贸区的开放推动改革,尤其是用自贸区来推动金融改革。对于其中的风险和措施,他指出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改革仅限于上海是一个控制风险的办法。加强政府监管能力和企业的文化、治理结构的构建,可以促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开放,从而促进人民币循环机制建立,这也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内部制度,开放融入外资,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佟家栋教授重点解释了在政府的支持下自贸区能否培育出完善的市场氛围以及现在的自贸区与我国之前的开发区的区别。佟教授指出,政府的计划无法产生有配套的、系统的、完善的运行规则和运行制度市场机制。同时,自贸区建设面临着如何处理政府和企业关系的问题。佟教授还指出,中国有潜在的巨大市场,有实实在在的廉价劳动力,有各种各样投资的机会。政府推动自贸区建设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环境下可以正常增长。
张军教授阐述了应如何通过自贸区的开放来推动中国金融发展。他强调,中国现在很需要金融开放,而金融开放存在巨大风险,自贸区建设承担着重大责任。他认为,中国版QE不可避免,人民币发行的矛盾会逐步发生变化。他国负债率过高,我国的金融开放可以帮助他国来修复资产负债表。在这个过程中,他国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进行融资,而不是简单地取得商业贷款,这就可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市场融资机会会给地方债务带来解决方案。
在观众提问环节,四位教授就跨国自贸区和中国自贸区的关系、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利弊关系、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中国几个自贸区之间的竞合关系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回答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15日中午,“自由贸易区与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之“自贸试验区与中国开放”圆桌讨论顺利落下帷幕。
(供稿:王颖(学) 供图:穆云宇(学)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