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舞”——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舞蹈团十八周年舞蹈专场成功举办
12月9日晚,“咏舞”——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舞蹈团十八周年专场演出在上海财经大学艺术中心成功举办。校党委书记许涛、党委副书记朱鸣雄及学校各职能部门领导、各学院党政领导和师生代表共同莅临演出现场。舞蹈团全体在校团员及35位往届舞蹈团校友代表在专场演出的舞台上倾情演绎,将对母校和舞蹈团的感情融于十支舞蹈,展现了学校多年来丰硕的美育成果。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舞蹈团成立于2002年,至今已有十八年历史。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下,舞蹈团活跃在校内外各大演出、比赛的舞台上,并曾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一等奖、上海市阳光体育舞蹈大赛校园集体赛一等奖等各类奖项,成为展示我校人才全面培养和美育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
|
|
|
专场演出在灵动的苗族舞《一抹红》中拉开帷幕,真挚淳朴的场景使人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真、善、美。古典舞《点绛唇》以动静结合等手法将亭台楼榭、树木苍翠生动地展现于舞蹈语汇中,向观众徐徐铺开了一幅古代女子内心世界的美丽画卷,将中国历史文学与诗词中的人物跃然舞台。融合中国传统武术元素,充满力量感的现代舞作品《红与黑》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富有节奏的旋律描摹了青年学子昂扬阔步的精神风貌。
舞蹈团一直坚持兼容并包的艺术理念,不断尝试排演各类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改编拉丁舞《星月追梦人》融合了恰恰、桑巴、牛仔等多个舞种,描述了因缘分相遇的陌生人们互相倾诉互相鼓励的故事,也从侧面展现了文化包容与文化多样,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
|
|
双人傣族舞《曼珠沙华》则以人喻花,两名舞者像双生的曼珠沙华,一株二艳,并蒂生花,紧紧缠绕,直至枯萎。纵然命运坎坷如此,仍不放弃对相见的执着信念,并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相遇机会。
十八年来,舞蹈团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新生,同时阔别一批旧友。积淀成长之间,舞蹈团收获了一批优秀的校友。对于他们来说,毕业不是与舞蹈团的告别。本场演出中,已经毕业的十四届舞蹈团校友中,有十一届的校友都选派代表,从五湖四海返回母校,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选段诉说他们对舞蹈永恒的热爱。
“走千村、访万户、读中国”,上海财经大学的“千村调查”项目已经顺利走过了十余个年头,项目通过专业的社会调查获得我国 “三农”问题的数据资料,形成调研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舞蹈团将一位千村调查项目中的藏族同学的真实故事汇编成一支原创舞蹈《千村万卷》,献给一批批深入一线无私奉献,可敬可爱的人。
舞蹈的魅力与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让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甚至不同时空的人无障碍交流,这种用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所创造出的美,往往能引起人更强烈的共鸣。现代舞《远战》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舞者们通过情绪的迸发与肢体动作控制的层层递进,表现了独特的现代舞蹈艺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最后,专场演出在蒙古族群舞《额尔古纳河》和民族民间舞《黄河》中达到高潮。
舞蹈团指导教师、青年舞蹈家赵宁老师表示,本场演出是舞蹈团的成人礼。舞蹈能表达的是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同学们因对舞蹈纯粹的热爱走到一起,他们的热爱在舞蹈团这个集体中得到升华。舞蹈团将继续传承十八年的优良传统,不断创编排演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成为美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悉,为筹备此次专场演出,舞蹈团师生克服了重重困难,暑期提前返校开展集训。指导老师及团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老带新,积极地面对每一次挑战与磨练。五个月以来,同学们从熟悉动作、精准走位,再到体悟抽象舞蹈动作中细微的情感变化,实现了自身艺术水平的一次次跨越。校学生艺术团其他团队还选派数十名骨干团员为专场演出提供了有力的幕后技术支持,使得整场演出紧凑流畅、井然有序。最终,同学们用优美的舞姿带给观众震撼人心的视听享受,用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带给人们非同凡响的难忘经历。
近年来,校团委依托学校美育实践课程体系,不断探索美育教育课程与实践的联动培养,持续发掘、打造优质课程,依托四大学生艺术团开展美育实践,将民乐、合唱、舞蹈、话剧四大类实践课程及各类专场演出、艺术沙龙活动有机结合,同时还充分发挥学生艺术团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同学参与美育实践。今后,学生艺术团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坚守美育教育的理念,为学校美育建设和学生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做出新的贡献。
(供稿:张天 供图:李京烁 郑云峰 编审:谢雅靖 供稿日期:2020年12月10日)